作者:王昭旖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审核:李文娟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副主任医师

神经重症监护室(neurointensive care unite,NICU)的患者发生神经功能障碍的风险很高。但是NICU的患者由于多合并意识障碍等并发症,仅靠单纯的临床查体和化验检查很难对患者做出综合评价,因此借助外界检测设备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评价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Doppler,TCD)和B超一样,是应用物理原理,以发生声波的装置为能源的一种Doppler检查方法。1982年挪威学者Rune Aaslid等率先将TCD用于临床。TCD超声检查仪巧妙地将2MHZ发射频率与脉冲多普勒距离选通设计相结合,2MHZ的低频超声声束可以穿透颅骨较薄的部位进入颅腔,使得颅内血管检查成为可能。TCD检查无创、价廉、可靠、便携,可以在神经重症病房对患者进行床旁重复检测。

图1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临床应用的发展,TCD仪也在不断发展,不断更新换代。虽然各种机型都有其自身的操作系统,但相对不变的是检测探头,最常用的 TCD 探头有2兆(2MHz)、 4兆(4MHz)和 8兆(8MHz)三种类型。2兆探头只含有PW发射器,没有CW,常用于颅内血管检测;4兆探头和8兆探头含有CW和PW两种发射器,操作过程中可以转换发射 器类型,常用于颈部和其他表浅血管如桡动脉、枕动脉、滑车上动脉等的检测。

TCD主要应用于以下领域:

一、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及侧支循环建立

TCD经颞、枕和眼窗可以记录到颅底Willis环动脉的血流速度,许多病理状态都可导致颅内动脉血流速度改变。影响颅内动脉血流速度的最常见情况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血管狭窄。血管狭窄原因有:动脉粥样硬化、烟雾病、镰状细胞性贫血、血管炎、血栓或栓塞再通、 炎症或肿瘤诱导的血管狭窄或延伸等。颅内血管狭窄使得血流通过狭窄部位时,因血流量不变,血管管腔横截面面积减少,而导致血流速度增加。如果血管的直径减少到正常的一半以上,则其血流速度明显增加,因此,血流速度的增加可以直接提示各种原因导致的颅内血管狭窄。

二、颅内压增高和脑死亡

TCD所显示的是一个完整心动周期血流速度频谱形态,包括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和舒张期末血流速度。舒张期末血流速度代表的是舒张期末远端血管床残余血流量,该参数反应脑血流阻抗。因此,当颅内压增高到外周反射性血压增高的量小于颅内压增高的量时,有效脑灌注压下降,舒张期脑血流量下降,TCD 频谱出现明显的低舒张期血流速度的高阻力频谱。当颅内压增高到使临界关闭压接近外周平均动脉压时,舒张期血流频谱变形。在某一点上,当临界关闭压等于平均动脉压时。有效脑灌注压等于零,脑循环停止。

三、脑血流自动调节

血流速度增加可以产生流量变化,若在给定时间内颅内血管直径没有改变,则可以计算 出血管的相对流量改变,如 CO2 反应性、脑自动调节功能及大脑皮质活动激发的血流状态改变,都可以通过相对应的 CO2浓度、血压改变或大脑皮层活动的血管分布反映出来。应用此原理,可以获得关于脑循环在正常与非正常情况下调节机制的重要信息。

四、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的应用

国外许多机构已逐渐将TCD用于监测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监测探头可以放置在单侧或双侧颞窗,不受外科手术野影响,持续记录同侧大脑中动脉血流。TCD 较其他监测设备所具有的一个显著性优点是,它能提供与围手术期脑血管病相关的所有主要因素的信息,包括 介入性和手术后栓子形成,夹闭过程所致低灌注,介入或术后血栓形成以及术后高灌注综合 征。

图2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五、微栓子监测

1990年 Spencer等发现在血流中通过的血小板或血栓碎片等固体颗粒能被TCD检测到, 表现为短暂出现在血流频谱中单方向的高强度信号,即微栓子信号。

综上,TCD作为神经重症常用的检查手段之一,就像神经重症医生手中颅内血管的“听诊器”,能方便实时反映颅内血流情况,为患者的诊治提供重要价值。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