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皮肤变化,往往可能隐藏着严重的健康隐患。近日,**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接诊了一位80多岁的郑奶奶,她的经历为我们敲响了关于皮肤肿物的警钟。

郑奶奶的平静生活因左面部的一处小疙瘩而悄然改变。起初,这个小疙瘩并未引起太多注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增大并破溃、不愈合,反复持续了两年之久。

最终,郑奶奶来到**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就诊。经过病理检查,郑奶奶的左面部皮肤肿物被确诊为基底细胞癌。幸运的是,由于发现及时,癌细胞并未侵犯周围组织,手术医生成功将其切除。

皮肤肿物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涵盖了良性与恶性多种类型。良性的皮肤肿物,如脂肪瘤、皮脂腺囊肿等,通常生长缓慢,边界清晰,对身体的影响相对较小。然而,恶性的皮肤肿物,如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等皮肤癌,却具有危及健康的风险。

基底细胞癌多发生于头面部,与长期日晒、皮肤老化、遗传等因素密切相关。它常表现为缓慢增大的丘疹、结节,表面可能有破溃、结痂,形似普通的皮肤病变,因此极易被忽视。许多老年人秉持“能忍则忍”的观念,对皮肤上的小包、破皮等不以为然,但这种疏忽可能让癌细胞在悄无声息中发展壮大。

皮肤肿物的诊断环节至关重要。临床诊断主要依赖医生的经验,通过观察肿物的外观、质地、生长速度等进行初步判断。然而,确诊仍需依赖病理检查。在郑奶奶的案例中,医生虽然基于肿物特征怀疑其性质不佳,但最终确诊仍需通过病理检查来“一锤定音”。

一旦确诊皮肤肿物为恶性,治疗便刻不容缓。治疗方式多种多样,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冷冻治疗、激光治疗以及靶向药物治疗等。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以及个人意愿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对于郑奶奶这类基底细胞癌患者,医生会综合考虑年龄、肿物特性等因素,制定专属的治疗方案,并在后续进行紧密的追踪观察,以防范复发。

皮肤肿物的预防更是关键。防晒是抵御皮肤癌的“利器”,紫外线是皮肤恶变的“帮凶”。外出时撑伞、戴帽、涂抹防晒霜等防晒措施,能大幅降低晒伤、晒老的风险。

此外,定期进行皮肤自查也是预防皮肤肿物的重要手段。人们应从头到脚留意有无新生或变化的肿物,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筑牢防癌的“防线”。

郑奶奶的案例警示我们,皮肤肿物不论大小、症状轻重,都不可掉以轻心。老年人由于皮肤老化、免疫力下降,更应强化防范意识。从日常防护的点滴做起,出现可疑肿物时果断求医,借助专业病理检查明确性质,并配合科学的治疗与后续的追踪观察,方能在与皮肤肿物的“较量”中占得先机,守护自身健康。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病理科 黄可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T)

来源: 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病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