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蒙山县文圩镇屯治村屯治4组的村民黄庆军今年58岁,每天放养牛群为伴,一晃就是3年多。从开始放养8头母牛,发展到现在20多头肉牛,他坚持自繁自养,自己放牛,自己防疫,精打细算,不请帮工,不喂精饲料,投入少,年产值10多万元,在山村闯出一条特色养牛致富的道路。
黄庆军家住边远的山村,草地自然资源丰富,他平时不喜欢外出,于是萌发了养牛致富想法。他先到附近大型养牛场了解情况,经过深入细致调查,他认识到养牛投入大,饲养周期长,见效慢,但是风险小,收入稳定。
3年前,他把自己所有的积蓄都拿出来,到附近农场买回8头“西门塔尔”母牛。有了种牛,黄庆军开始建设牛栏,他用自家责任山上的竹子、木头作为建筑原材料,把家里人都动员起来,同心协力,用土办法,建设起一个简单实用的牛栏,节约大笔建筑费用,大大降价养牛成本。
普通养牛场用精饲料饲养肉牛,成本高。黄庆军却是用放牧的饲养方法,他每天总是拿着一条赶牛鞭,赶着牛群去吃食青草、树叶等天然青饲料;同时,自家种植有0.8公顷青草,作为备用青饲料。野外的青草、树叶质量很好,对牛成长非常有利。他养的牛自然成长,长膘快,肉质好,出栏时价格高,效益好,一年到头,不用购买精饲料,节省了饲料钱,利润大大提高。
把牛群放养到山上吃青草、树叶,大大增强了牛的抗病能力,大牛、小牛几乎没有生过病。平时,又有上级兽医防疫部门的兽医工作人员下来免费打疫苗给牛做防疫,在养牛用药和防疫上,一年节省不少开支,间接地增加养牛效益。同时,他还经常到附近大养牛场,向技术员学习养牛知识,不断丰富自己的经验。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黄庆军自繁自养生态牛“三部曲”在当地传为佳话,有力地带动周边农民发展养牛产业。农民家门口就业,走上了致富道路,有效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作者∣广西梧州市蒙山县总工会 江永录
来源: 江永录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