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
很多人都听说过
“心跳越慢越长寿”
这是真的吗?
心率是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静息心率,即清醒且安静状态下每分钟心跳的次数。静息心率最能反映心脏的健康情况,也是整体健康状况乃至寿命长短的重要信号。
图片来源:人民网科普
心脏砰砰跳
到底多少才算正常?
通常清醒、安静状态下,婴儿每分钟心脏跳动120~140次,幼儿90~100次,学龄期儿童80~90次,成年人70~80次。
但心率并非一成不变,它与情绪、饮食、疾病、运动等因素都相关。一般来说,静息状态下,60~100次/分钟都属于正常范围。
图片来源:人民网科普
为什么心跳慢更易长寿?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张海澄表示,静息心率最能反映心脏的健康情况,也是整体健康状况乃至寿命长短的重要信号。
如果静息心率在正常范围内相对较慢,说明心脏的泵血能力强、效率高,不需要快速跳动就能满足身体需求,身体状况更健康;
反之,静息心率过高可能表明心脏承受了额外的压力,处于高负荷工作状态,长期如此更易出现劳损,可能预示着心血管病风险高。
心跳太快、太慢,都危险
心率的高低,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心脏的健康状况,如果安静状态下,超过100次/分钟,叫做心动过速;低于60次/分钟,则为心动过缓,而这两种情况都是非常危险的!
1.心跳越快,血管越危险
由于心脏的每次跳动,都会带来一次血流脉冲和血管的被动弹力舒缩,对全身的动脉都是一种冲击。在各种力的作用下,心跳次数越多,对动脉的损伤就越大,也越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内皮损伤。
图片来源:健康时报
另外,心率是人体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的共同结果,心率增快可能是交感神经系统亢进、儿茶酚胺激素分泌过多等各种病理过程的表现。而这些因素都是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衰等疾病形成中的重要机制。《美国医学会杂志》的心脏病学子刊发表了一项研究称,针对社区人群的观察结果显示,每分钟心率增快5次,心衰风险就增加13%,死亡风险增加13%!
2.心跳太慢,泵血不足
一般人若是心动过缓,会导致心脏泵出的血不够,使身体出现缺血缺氧情况,可造成头晕、乏力、心脏扩大、心衰、恶性心律失常,甚至休克猝死等危急情况。因此,如果心跳小于50次/分钟,建议去医院做一份详细检查。需要注意,专业运动员或长期重体力劳动者的心率一般会低于60次/分钟,甚至会达到40次/分钟,属于正常现象
图片来源:健康时报
来源: 人民网科普 科普中国 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