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是由某种特殊的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所引起的,通过人与人或者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疾病。
在众多常见传染病中,大家最熟悉的莫过于“流感”了。流感,即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容易变异,传播迅速,每年可引起季节性流行。流感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在我国北方地区,冬春季是流感的高发季节。流感病毒分为甲型(A)、乙型(B)、丙型(C)、丁型(D)流感病毒,其中,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是导致人类季节性流感大流行的主要原因。目前引起季节性流感的流感病毒分型主要有:甲型H1N1、甲型H3N2以及乙型Victoria系。
流感的传播以空气飞沫传播为主,当患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含有病毒的微小飞沫会进入空气中,被周围人吸入后引发感染;流感也可通过直接接触患者的分泌物或被流感病毒污染的物品感染,病毒可附着在物体表面,通过手-鼻-口途径进入人体。
人群普遍易感流感病毒,5岁以下儿童、孕妇、65岁以上老年人、患有慢性基础疾病的人群是流感重症的高危人群,感染了流感容易出现重症和并发症。
接种流感疫苗是目前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接种流感疫苗可以减少感染的机会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每年的9-11月份是接种流感疫苗的最佳时间,一般建议在10月底之前完成接种。如果在流感流行季来临前未能完成接种,在整个流行季也可以接种。在流行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可有效预防流感病毒感染,通常在接种流感疫苗2-4周后体内可产生具有保护水平的抗体,流感疫苗的免疫持久性一般为6-8个月左右。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流感的重要手段,例如:
1.勤洗手:在咳嗽、打喷嚏及外出后应使用流动水洗手。
2.多通风: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3.强体质: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分休息,提高身体免疫力。
4.少聚集:流感发病高峰期减少前往人群聚集场所和聚集性活动,避免接触出现流感样症状的患者。
5.戴口罩:流感发病高峰期前往密闭场所或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可规范佩戴口罩,减少感染风险。
6.注意“咳嗽礼仪”。
来源: 青岛市青年科学家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