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中华医学会
审核:汪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主任医师
脑震荡是一种常见的轻型颅脑损伤,通常由头部受到外力打击或撞击所引起。这种外力可以是交通事故中的碰撞、运动场上的意外跌倒,甚至是日常生活中的轻微磕碰。当头部受到冲击时,脑组织可能会受到短暂的震荡,导致脑功能暂时紊乱。值得注意的是,脑震荡并不会造成脑组织的器质性损伤,如出血或脑挫裂伤,在影像学检查上通常无法发现明显的异常。
脑震荡的症状通常在头部受伤后立即出现,包括短暂的意识丧失(一般不超过半小时)、逆行性遗忘(无法回忆受伤前后的经过)、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此外,患者还可能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对光线和声音敏感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会持续数小时至数天,但通常不会超过2周。
对于脑震荡的治疗,主要以休息和观察为主。患者应在受伤后保持安静,避免过度用脑和体力活动。大部分轻度脑震荡患者可以在家中休养,无须住院观察。然而,如果症状较重,如头痛剧烈、呕吐不止、意识障碍持续等,那么需要住院观察和治疗。住院期间,医生可以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包括颅脑CT、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学检查,以及神经系统检查等。通过输液治疗、药物治疗等手段,可以快速缓解症状,促进恢复。同时,医生还可以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的安全。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