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邓玉海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副主任医师
审核:方盛泉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主任医师
腹痛,是极为常见的症状,多由腹内组织或器官受到某种强烈刺激或损伤所致,也可由胸部疾病及全身性疾病所致。患者口中的“腹痛”,背后可能隐藏着许多原因,你口中的腹痛,可能和别人说的腹痛不一样。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关于腹痛,我们要知道事儿。
——你所说的腹痛,和别人说的腹痛可能不一样
很多人都经历过腹痛,但要准确描述腹痛时却又有些为难,例如我们常说的胃痛,其实是胃脘部疼痛,也就是西医所谓的中上腹部疼痛。中西医将腹部按照各自的理论进行分区,中医里经典的五分七区法即左右胁部、左右少腹部和胃脘部、脐部、小腹;而西医则以四分区法和九分区法为主,其中九分法与中医的分区法类似,但因和腹部投影(即人体脏器在体表的投影点)相对应,在临床应用中更实用。由于西医所说的“腹痛”(广义腹痛)包括了中医的胃痛、胁痛、腹痛(狭义腹痛)、脐痛、少腹痛等,所以彼此的交流中也会出现歧义。因此,专业的医生会请患者指出腹痛大概的位置或范围,或配合体检,避免因为表述不当或理解偏差而引起诊断问题。
图1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图2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你描述的腹痛,可能别人并不一定能够理解
作为临床症状,腹痛又是一种主观感觉,其性质与强度,不仅受病变情况和刺激程度的影响,还受神经和心理等因素的影响。由于患者对疼痛刺激的敏感性存在差异,相同病变的刺激在不同的患者或同一患者的不同时期引起的腹痛在性质、强度及持续时间上会有所不同。那句“未经身受,不知其苦”的老话有时并不灵验,因为当你疼得受不了的时候,身旁有过类似经历的人却会轻飘飘地说一句“矫情”,让你恨不得与其绝交。于是,医学家们不仅制定了“慢性腹痛的诊断标准”,还设计出“简明疼痛评估量表(BPI)”,甚至还有疼痛强度评分Wong-Baker脸、数字分级法(NRS)、视觉模拟法(VAS划线法)等大同小异的疼痛程度评级方法。
图3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你以为的腹痛,可能是某些疾病的外在表现
通常疼痛所在部位即为病变部位,如左上腹慢性周期性节律性疼痛多为胃或十二指肠溃疡、右上腹进食油腻后疼痛伴恶心常提示胆囊炎,这就是腹部脏器投影的价值。但有一些病变引起的疼痛会放射至固定的区域,如急性胆囊炎可放射至右肩胛部和背部,阑尾炎引起的疼痛可由脐周转移至右下腹,胰腺疾病尤其是胰腺癌多有腰背部疼痛。
同时,腹痛的体表位置常常和脊髓的节段性分布有关,性质则与病变所在脏器及病变的性质有关,如空腔脏器梗阻多绞痛、内脏包膜张力增大或系膜的牵拉或空腔器官胀气扩张多胀痛。而中医则更简洁地归纳为隐痛为虚证、绞痛为实证、刺痛多血瘀、胀闷多气滞、热结伴便秘、寒凝常冷痛等。
——见痛止痛不可取,逐项排查很重要
慢性疼痛不仅是一种痛苦的感觉体验,更可能影响躯体和社会功能,使患者无法参与正常的生活和社交活动。缓解疼痛是提高生活质量甚至维护生命尊严的重要手段。但作为诊治的医生,却不能简单地见痛止痛。对于腹痛患者,正常的排查病因很有必要。
只有明确诊断的慢性疼痛,医生才会开些止痛药甚至止痛针来对症治疗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果单纯见痛止痛,缓解疼痛后掩盖了问题的真相,会延误诊断,甚至出现错误判断。
——腹痛的诊治,还是有套路的
对于医生而言,腹痛的诊治是有相应流程的,有专家总结出“腹痛诊治八步法”,即一断轻危、二辨内外、三分缓急、四定病位、五明病因、六拟方案、七观疗效、八做反馈。中医医师则进一步通过辨虚实、辨气血、辨寒热、辨阴阳来进行处方用药,按揉足三里穴、内关穴等对于缓解腹痛也会有一定帮助。
所以,如果您因为腹痛到医院就诊,千万不要二话不说就直接让医生开药,尤其是止痛药,切记不要“见痛止痛”。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