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祥 益阳市中心医院
审核:徐慧敏 益阳市中心医院 副主任医师
在深入了解肿瘤免疫治疗之前,我们首先需要认识到免疫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免疫系统有三道防线来保护身体。
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作为物理屏障,阻挡病原体的入侵。
第二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巨噬细胞等组成,能够无差别地攻击多种病原体。
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后天性免疫),通过接触特定病原体而获得,能够专门攻击某些病原体,如接种疫苗后形成的免疫力。
在特异性免疫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是两大重要机制。本文将重点讨论细胞免疫的相关内容。在细胞免疫中,抗原呈递细胞识别异常细胞表面的特殊抗原,并将信息传递给T细胞。经过刺激后,T细胞分化为杀伤T细胞,能够精确识别并靶向那些异常细胞,同时不损害正常细胞。
图1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免疫细胞的识别机制
免疫细胞如何识别“敌人”?这一过程依赖于细胞表面的受体,这些受体能识别不正常细胞或病原体的异常蛋白(抗原)。例如,杀伤T细胞通过这些受体识别癌细胞,犹如身份证明一般。
战争类比:免疫反应的动态过程
若将免疫反应视为一场战争:骨髓好比“新兵营”,负责生产新的免疫细胞。胸腺好比“训练营”,新生的T细胞在此接受筛选和激活,获得免疫功能。淋巴好比“前线军营”,成熟的B细胞和T细胞驻扎在此,接收情报准备战斗。
在细胞免疫中,树突状细胞充当“侦查员”,一旦发现肿瘤细胞,就会迅速收集抗原信息并转移至淋巴。在淋巴中,未被激活的T细胞将根据敌方信息制造出识别肿瘤的特异性受体,随后离开淋巴,通过血液奔赴战场。
图2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T细胞的作战机制
在战场上,T细胞利用特异性受体辨别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一旦识别到肿瘤细胞,T细胞便被激活,开始定向攻击这些异常细胞。这正是肿瘤免疫治疗的基本原理,即通过增强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的识别能力,借助自身免疫反应消灭癌细胞。
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策略
然而,肿瘤细胞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为了逃避树突状细胞的识别,它们发展出伪装策略。肿瘤细胞表面表达PD-L1,与树突状细胞的PD-1结合,从而“和平谈判”。“别开枪,我们是自己人!”伪装的肿瘤细胞向T细胞发出信号,此时T细胞无法再识别肿瘤细胞,导致免疫反应失效,而肿瘤细胞得以快速增长。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免疫逃逸。
为了恢复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识别能力,医生通常会给患者注射PD-1单抗(也称为抗PD-1抗体)。PD-1单抗进入血液后,会竞争性地与树突状细胞的PD-L1结合,从而暴露肿瘤细胞,让T细胞重新能够识别并消灭它们。此外,CTLA-4也是一种抑制T细胞活性的机制,使肿瘤细胞逃避免疫反应。目前,主流的肿瘤免疫治疗方法主要基于上述2条信号通路。
图3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肿瘤免疫治疗的优势
免疫治疗在肿瘤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尤其对失去手术机会或复发转移的患者,能迅速缓解症状并实现瘤体缩小或长期生存。与传统化疗相比,免疫治疗具备拖尾效应,即通过激活免疫系统增强抗肿瘤能力,使得疗效持久。
临床数据显示,免疫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化疗,且耐受性更好,适合一般情况较差或高龄患者。此外,免疫治疗广泛适用于多种肿瘤,并有效预防复发和转移,整体不良反应轻微且可控,因此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均有积极影响。
总之,肿瘤免疫治疗通过优化免疫系统的天然防御机制,为癌症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