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中华医学会

审核:唐芹 中华医学会科普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 研究员

糖是身体必不可少的营养成分之一,血液中的糖称为血糖,血糖过高或过低都会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正常人的空腹血糖在3.9~6.1mmol/L之间波动,通常餐前血糖略低,餐后血糖略高,餐后2小时的血糖应低于7.8mmol/L。

日常生活中,人们比较重视高血糖,但对低血糖却知之甚少。其实,低血糖有时比高血糖更可怕。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同时也是积极控制血糖达标的主要障碍。血糖控制越接近于正常,越容易出现低血糖。

低血糖可诱发急性心脑血管事件或加快慢性并发症的进程。一次严重的医源性低血糖或由此诱发的心血管事件,可能会抵消一生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所带来的益处。低血糖最主要的危害是对中枢系统的损害及心血管事件。一次严重的低血糖可能会诱发心肌梗死。心血管疾病本身就是2型糖尿病死亡的最主要因素,如果由于低血糖导致心血管事件发生明显增加,那么对控制血糖的努力就是严重的打击。

低血糖还对患者的社会活动造成严重的影响。低血糖时,患者常常表现为震颤、出汗、焦虑、恶心、潮热、心悸、战栗、头晕、混乱、疲劳、讲话困难、无法集中注意力、饥饿、虚弱、视物模糊、昏昏欲睡等。由于症状表现多样,有的患者常被误诊为饮酒过量、吸毒等不良行为。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