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背景下,岳阳市科技馆作为首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勇担科普主阵地责任,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专注于提升公民尤其是青少年重点人群的科学素养。为此,岳阳市科技馆创造性地推出了一系列创新科普举措,以场馆联合体、科普漂流站及致敬科学家活动为三大核心,努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现代化科技馆体系,极大促进了青少年科学素质的全面提升,营造了浓厚的科普氛围,为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是场馆联合体,打造科普“服务圈”。为深化全民科普教育内涵,提高资源共享效率,岳阳市科协率先在湖南省内创建首家科普场馆联合体。自2023年起,岳阳市科协深入挖掘中心城区公共场馆科普资源,经过全面细致的摸底调查,成功组建了一支由25家中心城区科普场馆组成的联合体大军,覆盖科技、环保、应急、卫生、教育、农业等12个关键领域。联合体成立以来,制定了《岳阳市科普场馆联合体章程》和《岳阳市科普场馆联合体协议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明确了联合体的性质、任务、权利等重要内容,为联合体的稳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同时,以市科技馆为科普核心阵地,携手多家联合体单位,共同策划并举办了百余场以“科学知识普及+科学家精神宣讲+社会实践体验”为核心内容的特色研学活动,吸引了三千余组来自不同年龄段的亲子家庭踊跃参与,营造了浓厚的科学氛围,有力推动了青少年科学素质的全面提升。
二是科普漂流站,推进科普“双走进”。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市科协充分利用科普资源优势,发挥“科普大篷车”流动科技馆的作用,为中小学校提供常态化的课后科普服务,精心打造了“科普漂流站”驻校园助推“双减”志愿服务活动,精准对接学校需求,制定了60余项丰富多彩的科普课程,提供“菜单式”预约服务。通过组织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科技辅导员、科技志愿者和市科协所属的市级学会及社会公益团体等多方力量,为中小学校提供了高质量的课后科普服务。先后走进500余所学校和社区,开展课后科普讲座、科普巡展、科学小制作、模型竞赛、科普剧等1000余场次科普教育活动,累计服务人数超过20万人次。这些举措有效推动了公益科普与科技志愿服务深度融合,逐渐构建了政府引导、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大科普工作格局,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具有示范作用的助推“双减”工作的典型经验和模式,创新了新时代科普工作的品牌。
三是致敬科学家,奏响时代“最强音”。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两办《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岳阳市科技馆精心录制了《科学家的故事》和《“两弹一星”元勋趣闻轶事》系列科普音频,生动展现科学家的光辉事迹,在“学习强国”“科普中国”“声波”“喜马拉雅”等权威平台上广泛推广,受到了广大听众的热烈欢迎,点播率超过140万人次。此外,将系列音频整理成近10万字的文稿编印成册,作为科普读本免费发放给科技工作者和青少年。同时,积极探索非遗与科技的结合,研发了“科学家肖像剪纸”“科学家邮票”“院士书签”与“科学家像章”等一系列文创产品,将科学家的形象和精神深深镌刻在人们心中。此外,还让科学家精神宣讲活动走进校园思政课堂,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宣讲科学家故事,弘扬科学家精神。这些举措在全社会逐渐形成了尊重知识、崇尚创新、尊重人才、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浓厚氛围,掀起了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与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热潮。(供稿:岳阳市科技馆 李昶澄、周杰)
来源: 岳阳市科技馆李昶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