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牛亦农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主任医师
审核:李长岭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主任医师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原因具体还不是很清楚,认为与年龄、经常接触致癌物、慢性炎症、吸烟等因素有关。
膀胱癌主要是根据肿瘤的分期、分级情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化疗、免疫治疗、抗体偶联药物及靶向治疗等。
膀胱癌没有发生远处转移,肿瘤局限在局部,一般首选手术切除,但不适合行保留膀胱的手术,最主要的术式是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加尿流改道,以达到根治的目的。
膀胱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浆膜层组成。肿瘤只侵犯到黏膜层,属于原位癌(Tis)或Ta期;侵犯到黏膜下层,属于T1期;侵犯到肌层,属于T2期;肿瘤穿透肌层,侵犯到浆膜层以外,也就是侵犯到膀胱壁以外,属于T3期;侵犯到膀胱周围的器官,比如阴道、子宫、前列腺、精囊,属于T4a期;侵犯到盆壁、腹壁,属于局部晚期肿瘤,属于T4b期。
图1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对于局部早期的膀胱癌,可大致区分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与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两大类。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涵盖了原位癌、Ta以及T1期病变,此类病变未侵犯至肌肉层,仅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其主要治疗手段为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或者采用激光等能量进行肿瘤的整体剜除。
相比之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已侵入肌层,单纯电切手术可能无法彻底清除肿瘤,故需采取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加尿流改道,以达到根治效果。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从T2a至T4期均适用此手术方案。对于局部晚期T4a期病例,即肿瘤侵犯至子宫、阴道、前列腺或精囊者,同样可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至于T4b期,即肿瘤侵犯至骨盆壁或腹壁并伴有局部淋巴结转移者,则可在术前接受新辅助治疗,依据肿瘤反应情况再决定是否实施根治性手术。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尚未侵犯肌肉层,但由于其具有高度复发和进展风险,特别是细胞分化不良的高危或极高危病例,同样推荐进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膀胱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首先要切除膀胱,以及膀胱周围的脂肪组织;输尿管与膀胱连接,输尿管远端这部分也要切掉;男性患者有的要切掉前列腺和精囊,女性患者有的要切掉子宫、阴道、卵巢;另外还要做盆腔淋巴结清扫,这是手术需要切除的组织和器官。
图2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当肿瘤浸润深度达到T3期以上,其侵袭力足以穿透膀胱壁并可能侵犯周边器官,在女性患者中,若肿瘤深度浸润,可能需切除阴道前壁及子宫,因膀胱癌多见于老年女性,其卵巢功能多已衰退,故子宫、阴道及附件常一并切除。对于年轻女性患者,若肿瘤局限于肌层内(T2期以下),未侵及膀胱外组织,则可考虑保留子宫、阴道及卵巢。同样,年轻男性患者在肿瘤分期较早时,亦可保留前列腺与精囊。
对于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实施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约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病例会发现淋巴结转移,因此,为追求肿瘤根治,强烈建议进行淋巴结清扫术。标准操作包括清扫至盆腔髂总动脉分叉处,必要时进行超扩大清扫,范围可延伸至腹主动脉分叉处乃至肠系膜下动脉。此清扫不仅有助于肿瘤根治,还能通过术后病理评估明确肿瘤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情况,为后续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若存在区域淋巴结转移,则需辅以化疗或免疫治疗等措施。
由于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中去除了膀胱,因此需要同期完成尿流改道手术以处理尿液排泄问题。
最简易的尿流改道方式是从腹部皮肤切开一个小口,将剩余的输尿管引出体外,并连接一个尿袋,从而使尿液从肾脏经输尿管直接流入尿袋。
另一种方法是通道术,包括回肠通道术和结肠通道术,通常取出约10-15厘米的肠管,在腹腔内与输尿管相连,外部造瘘口则与皮肤相连,尿液通过这段肠管排入外部的尿袋中。
此外,还有原位膀胱重建术,该术式使用一段肠管构建一个新的膀胱,并将其放置于原有膀胱的位置,上方与输尿管相接,下方则与尿道相连,这样患者可以像正常人一样排尿,无需外部尿袋。
目前,上述几种尿流改道方式均有应用,具体选择取决于患者意愿。其中,原位膀胱重建术的应用日益增多,代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