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申占龙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
审核:王立祥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 主任医师
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第十届主任委员
目前,结肠癌在我国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大部分结肠癌患者的发病年龄在65岁左右,有家族史的人群,20多岁也可能患结肠癌。
结肠癌的发病原因多样。
首先,环境因素是重要的诱因之一,包括长期暴露于放射线、石棉以及环境污染等。
其次,饮食习惯也被认为与结肠癌的发生有关,尤其是高脂肪、高热量饮食以及频繁食用腌制食品。
第三,遗传因素同样是一个显著的高危因素。统计数据显示,如果父母患有结肠癌,其子女罹患该病的概率约为普通人群的八倍。此外,大约四分之一的新发结肠癌病例具有家族史,这意味着家族中有结肠癌病史的个体患病风险较高。
第四,不良生活习惯,如熬夜、吸烟和酗酒,不仅增加结肠癌的风险,也可能诱发其他类型的恶性肿瘤。这些习惯可能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从而增加肿瘤发生的风险。
此外,许多患者关注结肠息肉是否会转变为癌症。结肠息肉主要分为两类:炎症性息肉与腺瘤性息肉。前者通常不会发展为结肠癌,而后者则有转化为结肠癌的可能性,比例大约在10%-20%之间。患有结肠息肉的人群,其发生结肠癌的风险可能比一般人群高出五倍左右。
图1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因此,无论息肉类型如何,建议尽早切除结肠息肉,以防潜在的癌变风险。息肉的确切类型需通过病理切片确定,仅凭肉眼或其他检查难以准确识别。因此,在初次肠镜检查中发现结肠息肉时,应当尽可能将其摘除并进行病理分析。
结肠癌能早期发现吗?消化道肿瘤,包括结肠癌,在早期通常难以通过症状发现,因为此时症状并不明显。一般到疾病进展期,才会出现诸如便血、体重减轻等症状。当患者自觉出现异常并就医时,疾病往往已非早期。
如何实现结肠癌的早期发现?关键在于主动筛查或通过体检发现。现今,许多人越来越重视体检,这有助于检出那些在早期阶段无明显症状的疾病,其中包括早期结肠癌。
体检中用于发现结肠癌的主要检查项目包括几类。最为常用的是粪便潜血检查,这种方法简便、经济且易于执行。如果粪便潜血测试结果呈阳性,则需高度怀疑可能存在消化道肿瘤,并进一步推荐进行肠镜或胃镜检查以确认。另一类重要检查是肿瘤标志物检测,目前在体检中应用广泛。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肿瘤标志物水平升高并不一定意味着患有结肠癌或其他消化道肿瘤,仍需通过胃肠镜检查来进行确诊。此外,CT和磁共振检查虽不是一线筛查工具,但在肿瘤的检测中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
结肠癌的诊断需结合症状、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结果。体格检查至关重要,包括腹部检查和全身检查,是医生初步评估的第一步。此外,还需详尽询问病史及生活方式等相关信息。
辅助检查方面,便潜血检查主要用于筛查,其阳性结果仅提示消化道可能存在出血点。肠镜检查不仅能全面评估整个大肠是否存在肿瘤,还能排查其他病变,如炎症或结肠憩室等。更重要的是,肠镜可取组织活检进行病理学检查,是确诊结肠癌的金标准。
图2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CT检查主要用于分期,确诊结肠癌后,需通过CT明确肿瘤是否发生远处转移、是否侵犯周围组织及是否存在可疑的淋巴结转移。必要时,还会进行腹腔磁共振检查,因其在软组织分辨率上优于CT,特别是在疑似肝转移的情况下,磁共振能提供更精确的信息。
因此,各种检查手段各有侧重,共同服务于准确诊断的目的。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