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剑 北京医院 主任医师
审核:杨云生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任医师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作为一类相对罕见的胰腺肿瘤,其治疗与预后一直备受医学界的关注。这类肿瘤以其独特的生物学行为和多样化的治疗反应,给临床治疗带来了诸多挑战。
一、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治疗方法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治疗方法多样,但手术切除仍是目前最为有效的治疗手段。对于能够实施根治性切除的患者而言,手术不仅能直接去除肿瘤病灶,还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然而,当肿瘤体积较大或已发生转移时,手术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此时则需考虑综合治疗策略。
图1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在综合治疗方面,化疗、内分泌治疗及放疗等手段均展现出一定的疗效。化疗通过化学药物杀灭或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对于已发生转移或晚期无法手术的患者尤为重要。内分泌治疗则针对肿瘤细胞的激素依赖性特点,通过调节激素水平来抑制肿瘤生长。放疗则利用放射线直接照射肿瘤区域,达到杀灭肿瘤细胞的目的。然而,这些治疗手段的有效率因人而异,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二、术后管理
术后是否需要放化疗,需依据个体差异和肿瘤分期决定。对于局部晚期、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的患者,术后应尽早启动辅助治疗,通常在术后一个月内开始,以期获得最佳疗效。至于放疗与化疗的选择,则依赖于病情评估与多学科会诊,由病理科、肿瘤科、放疗科、化疗科及肝胆外科专家共同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手术虽为主要的治疗手段,但不可避免地会对消化功能造成一定影响,尤其是胰腺切除术后的内分泌失调,可能导致血糖控制困难。对此,现代医疗提供了多种解决方案,如使用胰酶合剂补充外分泌功能,以及利用胰岛素泵调节血糖水平,帮助患者维持正常生活。
图2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术后康复期间,患者需遵循一段时间地清淡饮食,避免刺激胰腺分泌过多胰液,同时预防胰漏。此外,还需接受终身定期随访,以监测复发或转移迹象。术后随访周期通常为每半年一次,以确保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复发。复查项目包括腹部增强CT、核磁共振、B超,以及胸部CT,血糖水平和胰岛素水平检测,全面评估肿瘤状态与功能恢复。
三、预后与展望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预后因个体差异而不同,但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仍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对于能够实施根治性切除的患者而言,其五年生存率可显著提高。然而,对于已发生转移或晚期无法手术的患者而言,其预后则相对较差。尽管如此,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综合治疗策略的不断完善,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治疗效果正在逐步提高。
未来,随着对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分子机制研究的深入和新型治疗药物的研发,尤其是靶向药物与免疫药物研发的迅速突破,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类肿瘤的治疗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前景。同时,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早期诊断率以及优化治疗策略也将为改善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预后贡献重要力量。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