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守军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主任医师
审核:张海澄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
先天性心脏病是指出生时就已存在的心脏结构异常。这类疾病种类繁多,病情轻重不一,从简单的房间隔缺损到复杂的法洛四联症,均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治疗方式也在不断革新,为患儿提供了更多、更安全的治疗选择。
在手术方式的选择上,侧开胸和正中开胸是两种常见的切口方式。侧开胸手术需要将肺脏压下以便暴露心脏,这一过程可能导致胸廓轻微变形,影响美观,尤其是在女性患者中更为关注。此外,手术过程中对肺脏的压迫可能对肺功能产生一定的长期影响,特别是对于追求极限运动能力的男性患者。尽管这种情况相对少见,但在手术决策时仍需予以考虑。
正中开胸手术由于直接暴露心脏,因此不会影响肺部功能,也不会导致脊柱变形。然而,术后可能会出现鸡胸现象,即胸骨突出。这种情况并非手术特有,通常与患者的营养状态有关。对于营养状况良好、无钙缺乏的儿童,鸡胸的发生率较低。即便发生,现代医疗技术如鸡胸治疗仪等也可以有效预防或矫正鸡胸。
图1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胸腔镜手术与经胸微创封堵术在先天性心脏病治疗中展现出独特优势,常被用于较大儿童及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但对于年龄较小的婴儿,由于其胸腔较浅,采用传统切口即可完成手术,无需使用胸腔镜。胸腔镜手术虽然具有较小的切口和较快的恢复时间等优点,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定的技术挑战,例如操作者需要适应视觉上的距离感差异,这可能增加手术风险。因此,胸腔镜手术更多应用于胸腔发育较为成熟的大龄儿童和成人。
经胸微创封堵术则是一种适用于小婴儿的手术方法,特别是在年龄小于两岁、血管细小无法进行经皮介入治疗的情况下。这种方法通过一个小切口将导管送入心脏进行封堵,避免了大范围的开胸手术,减少了创伤和恢复时间。
图2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面对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治疗策略的制定尤为关键。这类疾病往往需要在专业的心脏中心,由经验丰富的团队进行处理。根据病变的特点,医生可能选择一次性根治手术或姑息手术。根治手术旨在尽可能恢复正常的心脏功能,即使心脏结构与正常人有所不同。而姑息手术则是为了减轻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但无法完全恢复心脏功能。
在某些情况下,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可能需要先接受姑息手术以稳定病情,待条件成熟后再进行根治手术。例如,对于肺动脉发育不良的患者,初期可能需要进行姑息手术以促进肺部发育,待肺部发育完善后方可实施根治手术。这种治疗策略有助于降低手术风险并提高治疗成功率。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