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主任医师

审核:白文佩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 主任医师

子宫腺肌病是指子宫内膜(包括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并异位生长于子宫肌层内而产生的病变。子宫内膜的腺体或间质正常情况下应该位于子宫内膜,当侵入到子宫的肌层,并随着月经周期在子宫肌层内发生局部出血,血液等累积在肌层,就会导致子宫增大、痛经等症状。

图1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部分子宫腺肌病患者没有任何症状,不痛经,月经量也不多,且不影响受孕,这种情况是可以不治疗的。但大部分患者出现临床症状,且会随着时间推移进行性加重,比如严重痛经、月经增多、贫血、不孕不育等,则需要干预。

对于不是特别严重的子宫腺肌病患者,可以进行药物治疗,可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对于想避孕的子宫腺肌病患者,可以通过置入有药物缓释功能的节育器,可获得较满意的疗效。对于特别严重的子宫腺肌病患者,药物或有药物缓释功能的节育器治疗效果不佳者,则需要手术干预,可选择楔形切除或局灶性腺肌瘤剔除、子宫切除等手术方式。

此外,子宫腺肌病是一种分布比较弥漫的病变,有时很难通过短时间药物治疗、置入功能性节育器或一次手术解决所有问题。且随着时间发展,原来比较轻的病灶可能会进行性加重,需要再次手术切除,手术难度会大大增加,且损伤大。微创消融治疗不开刀,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可重复性多次治疗,是目前治疗子宫腺肌病较为常用的方法,可达到满意的效果。

消融治疗适用于单侧子宫肌壁厚度在三厘米以上的患者,也就是说子宫后壁肌层或前壁肌层的厚度在三厘米以上,可以进行消融治疗,此时消融治疗相对比较安全。若子宫特别小,则不太适合消融治疗。对于月经量增加、贫血且无生育要求的患者,消融有病变的子宫肌层,甚至对子宫内膜进行消融治疗,可达到减少月经量、改善贫血的效果。对于病灶比较局限的子宫腺肌病患者,因病变比较集中,消融治疗相对比较简单,预后也相对较好。对于弥漫性的子宫腺肌病,消融治疗大部分以消融子宫后壁为主,也可以对绝大部分的病变区域进行消融,使患者痛经、月经量增多、贫血的症状得到缓解,且可使子宫的体积缩小。

消融治疗包括物理消融和化学消融等,其中热消融目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而热消融又包括微波、射频、激光等技术,其原理是通过局部高温把病灶杀死,坏死的组织会被机体吸收或排出体外。目前临床上实施子宫腺肌病消融治疗通常在超声实时监控和引导下,将一根能够发热的穿刺针,经腹壁或阴道精准穿刺致病灶内,开启热量开关,针尖会在短时间内发热使病灶局部温度升高,通过高温使病灶灭活。用超声技术引导的优点是,整个穿刺和消融过程都能被全程实时监控到,且无放射性,使手术更加安全有效。

图2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经腹壁穿刺和经阴道穿刺使消融针进入病灶,这两种方式各有优缺点。经哪里穿刺取决于病变的性质、部位以及病变与肠管、膀胱等重要脏器之间的毗邻关系。子宫消融通常采用经腹壁穿刺,此方法对穿刺点的选择限制较少,适用于绝大多数位置的子宫病变,且经腹壁穿刺路径更为清洁,不易导致感染,皮肤上仅有一个1-2毫米的穿刺小针眼;经阴道穿刺较少使用,其在外观上没有创口,消融针经阴道置入,需要严格对阴道等进行消毒,感染风险较经皮穿刺稍大,且穿刺针的穿刺角度往往受到阴道等自然通道走形的影响,穿刺角度受限,可能导致消融不完全等问题,通常用于无法经腹部实现安全有效治疗的病灶。

超声引导下的消融治疗相对于传统手术来讲,损伤小、恢复快、时间短、可重复治疗、远期疗效好,总体来讲是子宫腺肌病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消融治疗一般在静脉全麻下进行,对于耐受性比较好、不想全麻的患者,也可以通过局麻进行消融治疗。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