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丹顶鹤闯入村民家中‘讨鱼吃’,黑龙江扎龙管理局:不建议接近野生鹤”新闻引发了笔者的注意。

文中,一只丹顶鹤闯入黑龙江齐齐哈尔一家准备“做鱼”吃的村民家,遭到村民阻拦后,退出了该村民房子。

新闻引发了众多网友的评论,其中一种观点认为,目前因为国家生态环境的改善及对野生动物的保护,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出现在公众视野。本月同样发生在黑龙江的东北虎咬人事件、以及7月青海棕熊偷吃牧民粮食,把头卡在了塑料桶的事件让的事件让社会对野生动物有了更多了解。

对于新闻中的丹顶鹤“讨食”行为,黑龙江省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称,无法判断该丹顶鹤是否为保护区中的鹤,如丹顶鹤脚上没有脚环,有可能是野生丹顶鹤。同时,工作人员提醒,如果在野外遇到野生丹顶鹤、或有野生丹顶鹤飞入居民家中,不建议居民靠近或投喂,“因为野生丹顶鹤具有攻击性”。

能否投喂野生动物这一话题并不新鲜,早在2023年,青海一只年老野生灰狼因被大量投喂而从最早瘦骨嶙峋变成“腰肥肚圆”,甚至开始“带徒”讨要食物,并接受人的抚摸时,大家就是否应投喂野生动物展开过讨论。

现实生活中,许多投喂野生动物的食物往往是人类随身携带的零食,如饼干、面包等高热、高糖、高盐食品。但这部分食物往往会加重动物身体负担。另外,目前许多对野生动物的投喂并未考虑动物的需要,仅仅因为好奇及爱心驱动,这种投喂会造成野生动物丧失自主觅食本能,在无人投喂后,反而可能无法自主生存,提早被自然所淘汰。此外,投喂野生动物也可能造成因接触动物导致的细菌、病毒传播,以及动物的应激反应导致投喂人受伤的情况。因此不建议随意投喂野生动物。

但是,如遇到野生动物受伤或幼崽无法寻找到食物可能会有致死风险时,笔者认为可以选择放置少量食物在野生动物不远处,采取不打扰形式进行投喂,同时紧急联系国家相关部门就野生动物的情况进行反馈,等待专业部门对其进行救助。

本文仅代表资讯,不代表平台观点。

欢迎转发(请注明来源)。

文 | 王敏娜

审核 | 橡树

排版 | 语

参考资料略

来源: 中国生物救护与科学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