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熊 菲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副主任医师

审核:杨 凡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主任医师

孤独症是广泛性发育障碍中常见、具有代表性的疾病。该疾病起病于婴幼儿时期,以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局限的兴趣、刻板与重复行为方式为主要临床表现,多数患儿还会伴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发育迟滞。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留意孩子是否出现以下五“不”表现。

1. 不(少)看 这类儿童喜欢独处,对陌生人不理不看,甚至有些孩子对父母也表现得很冷谈,婴儿期就会表现出回避他人的目光,对人的声音不感兴趣,不愿意与人亲近。

2. 不(少)听 这类儿童对某些声音是封闭的,如家长或其他人喊名字或者跟他(她)讲话时,不理不睬,感觉像没有听见似的,但是他(她)会对某些声音过分敏感或者害怕,如吹风声、炒菜声或飞机的声音。

3. 不(少)说 这类儿童往往在与人沟通、游戏或者互动中出现至少一个方面的困难,而最常见的是沟通障碍,到相应年龄时,孩子不会表示出人、物之间的需求联系,可能出现语言发育较同龄儿差,也可能自言自语及出现一些无意义的语言。

4. 不(少)指 这类儿童在早期即可能出现肢体语言表达落后,他们一般都不会用示指指物,也不会用点头或摇头表示需要或不需要。

5. 不当行为 这类儿童常表现出不会玩儿、行为刻板:一般只玩儿自己感兴趣的玩具,且方式较单一,例如,喜欢旋转的物体,执着喜好特定的物品,来回上下楼梯,出门一定是走自己常走的一条路,不能打破常规等。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