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中出现过一艘驰骋海底的虚构潜艇——鹦鹉螺号,是当时世界上绝无仅有,独一无二的“生物潜艇”。而在太平洋的深海里生长着一种古老的软体动物——鹦鹉螺,已有上亿年的生活史,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称为海洋中的“活化石”。
鹦鹉螺属于软体动物门中的 头足纲,是现代章鱼、乌贼类的远亲。整个外壳光滑如卷曲的圆盘状,形似鹦鹉弯曲的嘴 喙,故此得名“鹦鹉螺”。它是现存软体动物中最古老的种类,也是研究生物进化、古生物与古气候的重要材 料。它那特有的隔壁和气室,以及联通其间的体管构造,加上八条舞动的 触手 ,构成了它畅游海洋,深潜海底的特殊生物结构。由此也成为人类制造潜水艇的仿生学典范。
人类史上第一个碟型潜水器“丹尼斯”,灵感就来源于鹦鹉螺的潜水方式。鹦鹉螺的壳分为多个腔室,它的肉体只占其中靠口部的一个,称为“住室”。其余空置的腔室会被水和空气充满。需要移动时,鹦鹉螺就凭借一根导管将气体推进腔室,让水快速喷出并推进它移动。“丹尼斯”潜水器向鹦鹉螺学习,也设计了一个可以吸水并喷水的导管。
鹦鹉螺因其独特的形态和生长线纹为工业革命和天文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美国有两位地理学家,根据对鹦鹉螺化石的研究,通过对鹦鹉螺生长纹做出精确的计算比对之后,提出了一个极为大胆的天文见解,月亮在离我们远去,它将越来越暗。
鹦鹉螺给人类的启示可不止这些 ,近年来,鹦鹉螺仿生建筑、鹦鹉螺仿生音响等受鹦鹉螺启示的设计越来越多。
建筑
楼梯
音响
沙发
鹦鹉螺 类群 在古生代奥陶纪至中生代末的4亿多年里,几乎遍布全球海洋 ,但目前已经基本绝迹了,只有在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深海里还残存着2个属、6种鹦鹉螺。即使鹦鹉螺对人类意义非凡,即使鹦鹉螺和大熊猫一样稀有。但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保护这类种生物物种的重要性。尽管出台了《水生野生动物资源保护法》,但由于利益的驱使,非法捕捞和经营鹦鹉螺的行为却屡禁不止。
在地球生命演化发展的历程中,经历过数次生命的爆发与灭绝,这本是自然界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规律。可是,根据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对物种灭绝速度进行的估测,地球上大部份动植物都处在水深火热当中.下一次生命大绝灭何时降临,我们不得而知,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珍惜地球46亿年演化的成果,维持好物种之间的多样性平衡,使整个自然保持蓬勃、和谐,只有这样,人类才会拥有更长远的未来。
来源: 石林石得利地质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