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中华医学会
审核:周宝桐 北京协和医院 主任医师
乙型肝炎病毒(HBV)可通过母婴传播,是我国乙肝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但通过一系列预防措施,可以大大降低这种风险。以下是一些关键的预防措施。
1.孕期监测与管理
孕期应定期进行肝功能和病毒载量检测,以监控病情变化。若孕妇病毒载量高(通常大于200 000 U/ml),医生可能会建议在孕晚期(孕第24~28周)开始抗病毒治疗,如使用替诺福韦或替比夫定等药物。
2.分娩管理
(1)分娩方式:自然分娩和剖宫产在母婴传播风险上的差异不大,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最合适的分娩方式。
(2)新生儿处理:婴儿出生后立即(最好在出生后12小时内)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以提供即时保护。其中,乙肝免疫球蛋白在出生后立即注射,可提供即时的被动免疫;乙肝疫苗应按照标准接种程序,即在出生后立即接种第一剂乙肝疫苗,并按后续时间表完成全程接种(通常为0、1、6个月)。
3.母乳喂养
一般认为,如果母亲接受抗病毒治疗且婴儿按时接种了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母乳喂养是安全的。但如果母亲血病毒载量较高,且有乳头破裂等情况,稳妥起见应暂时停止母乳喂养,以免病毒通过破损的皮肤或黏膜传播。
4.产后随访
新生儿接种疫苗后需要定期复查,通常在完成第三剂疫苗接种1个月以后检查以确认是否产生了足够的保护性抗体(抗-HBs)。母亲产后应继续监测肝功能和病毒载量,必要时继续进行抗病毒治疗。
总之,通过合理的管理和预防措施,乙肝孕妈可以显著降低母婴传播的风险。如果您是乙肝孕妈,请遵循医生的专业建议,制定合适的预防方案。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