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中华医学会

审核:周宝桐 北京协和医院 主任医师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导致肝癌(特别是肝细胞癌)的重要风险因素之一!约80%的肝癌病例是是在慢性乙肝病毒感染基础上发生的。

1.乙肝病毒与肝癌的关系

(1)慢性感染:长期慢性乙肝病毒感染可能导致肝脏发生反复或持续的炎症和纤维化,逐步加重,最终发展为肝硬化,而肝硬化是肝癌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2)病毒机制:乙型肝炎病毒可以导致肝脏细胞反复受损和修复,这一过程可能诱发细胞突变,从而增加癌症的风险。

2.乙肝病毒如何导致肝癌?

(1)直接致癌作用:HBV的核酸(DNA)可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中,导致基因突变,促进细胞异常增殖和癌的发生。

(2)间接致癌作用:乙肝病毒感染引起肝脏的炎症,长期的慢性炎症反应导致肝脏反复受损和修复,从而发生肝纤维化,肝纤维化逐步进展至肝硬化,这一过程可能伴随着细胞突变和癌变。

3.乙肝病毒导致肝癌的风险因素

(1)病毒载量:高水平的病毒载量(HBV DNA)增加了肝癌的风险。

(2)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性乙肝患者罹患肝癌的风险也相应增加。

(3)性别: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因乙肝病毒感染而发展成肝癌。

(4)家族史:家族中有肝癌病史者罹患肝癌的风险更高。

(5)合并其他肝脏疾病:包括同时感染其他病毒(如丙肝病毒)或有酒精性肝病等,会增加罹患肝癌的风险。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