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中华医学会
审核:周宝桐 北京协和医院 主任医师
目前尚无法通过药物实现乙肝的完全根治,但现有治疗手段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延缓或阻止疾病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部分患者中实现“功能性治愈”。
1.治疗目标
(1)抑制病毒复制:减少病毒在体内的复制,降低血液中病毒载量到检测不出的水平。
(2)防止肝损害:阻止或逆转肝脏炎症和纤维化,减少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
(3)提高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2.现有治疗手段
(1)抗病毒药物:口服核苷酸类似物,如恩替卡韦、替诺福韦和丙酚替诺福韦等,通过直接抑制病毒复制来控制病情,不良反应少,使用方便,但需长期甚至终身服用;干扰素,如普通干扰素α和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俗称“长效干扰素”),通过增强免疫系统来对抗病毒,不良反应较多,但疗程较短,部分患者可能实现“功能性治愈”。
(2)免疫调节剂:通过调节免疫系统来对抗病毒,通常作为抗病毒药物的辅助。
3.治疗效果
(1)慢性乙肝:目前尚无法通过药物实现完全根治(即清除体内所有病毒),但可以实现长期的病毒抑制,使得大部分患者能够维持稳定的状态。
(2)急性乙肝:大多数成年人的急性乙肝可以自愈,但少数患者可能需要抗病毒治疗。
4.临床治愈
(1)功能性治愈:达到功能性治愈(又称“临床治愈”)是指病毒载量长期低于检测限,肝功能恢复正常,表面抗原(HBsAg)消失,并可能出现表面抗体(anti-HBs)。
(2)完全治愈:真正的完全治愈(清除所有病毒)在临床上较为罕见,但科学家们正在不断探索新的治疗方法。
随着医学研究的进步,未来有望出现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实现更高的治愈率。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