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中华医学会

审核:叶青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 主任医师

干扰素是一种重要的抗病毒和免疫调节药物,在治疗慢性乙肝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慢性乙肝是乙肝病毒感染持续超过6个月的慢性感染,可导致肝炎、肝硬化、肝癌等严重后果。随着医学研究的进展,慢性乙肝的临床治愈已成为可能,也就是说,患者的HBV-DNA(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检查结果维持阴性,乙肝表面抗原转为阴性,肝功能恢复正常,且肝组织学得到改善。在抗病毒治疗方面,核苷类似物(如恩替卡韦、丙酚替诺福韦、艾米替诺福韦等)等抗病毒药物可以有效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但是不能有效提高乙肝表面抗原的转阴率。而干扰素不仅可以诱导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阻止病毒复制,还可以激活免疫细胞,增强机体对病毒的清除能力,大幅度提高乙肝表面抗原的转阴率,帮助慢性乙肝患者实现临床治愈,且其长期疗效好,停药后的复发率也相对较低。干扰素与核苷类似物联合应用可以充分发挥两种药物的优势,显著提高慢性乙肝的治愈率。当然,干扰素也存在应用上的禁忌证及用药不良反应,并非所有的慢性乙肝患者均适用干扰素治疗,需要肝病专科医生对患者进行科学的评估后再使用。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