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汪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主任医师
审核:胡文立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主任医师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90%以上的动脉瘤都是适合做介入治疗的。与传统的外科夹闭开颅手术相比,介入治疗有创伤小、恢复快等明显优势。
一、哪些颅内动脉瘤适合做介入治疗?
按照现在指南的要求,以下两种情况适合做介入治疗:
第一,后循环动脉瘤,就是椎基底动脉动脉瘤,最适于介入治疗。
第二,前循环的大部分动脉瘤,也适合做介入治疗。
图1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但有些情况,比如动脉瘤破了,合并血肿,因为介入治疗解决不了血肿,所以需要外科手术清除血肿并夹闭动脉瘤。还有一些特殊类型的动脉瘤,比如梭形动脉瘤、蛇形动脉瘤,需要做颅内外血管搭桥,这是介入解决不了的,要去做开放手术。
二、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手术是怎么做的?
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手术,实际上跟其他疾病的介入治疗很相似,包括心脏的介入,大多数都是通过股动脉穿刺,然后把一根导管通过胸主动脉、腹主动脉,然后再通过颈动脉或者椎动脉送到颅内。
介入栓塞是往动脉瘤里填塞弹簧圈,动脉瘤的愈合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弹簧圈在动脉瘤内促进血栓形成,伴随瘤颈口的内皮细胞慢慢生长,动脉瘤不进血了,就治愈了。
三、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有什么风险?
针对颅内动脉瘤这个疾病本身来讲,有几大风险:
第一个风险就是出血,因为动脉瘤是血管壁向外的一个膨隆,膨隆的地方比周围要薄,往里填塞东西,哪怕是铂金的弹簧圈,它也有一定的重量,对瘤壁有一定的刺激,可能引起术中出血,所以要求医生非常细致,小心。
第二个风险是栓塞,血管堵塞的风险。为什么它会引起血管堵塞?正常人血管内没有导管,手术中要在血管内置入导管,这些导管会诱发血栓,包括在使用支架的时候,也可能会有栓塞的风险。
所以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两大风险,一个是出血,第二个是缺血。而且目前来看,缺血的风险比出血更大。一般来讲,一次介入治疗,可能会有5%-7%左右的缺血事件风险,而出血事件的风险一般在2%以下。
四、颅内有两处动脉瘤,介入手术能一次处理完吗?
如果颅内有两处动脉瘤,我们要看这两处动脉瘤的位置和它们破裂的风险大概有多大。
一般来讲,介入治疗的主要优势之一就是一次能够处理多个位置,甚至是双侧的动脉瘤。因为开放手术,虽然有人能从一侧做到另一侧,但常规是不会这样做的。
图2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但是介入没有关系,它都是从一条通路上去,可以一次去处理一侧或者两侧多发的动脉瘤,在技术上没有问题。但是有的时候需要权衡患者的手术时间、患者的治疗意愿等情况。
五、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后,多长时间复查一次?
一般来讲,介入治疗后,除了一些特殊类型,或者开始就预测颅内动脉瘤短期要复发,可能要加密随访之外,一般第一次复查在术后6个月。
术后6个月、12个月,然后是2年、3年、5年,一般复查时间间隔慢慢拉长。
除了介入治疗,外科夹闭的颅内动脉瘤,也要求复查。并不是说外科夹闭的颅内动脉瘤不会复发,只不过它复发的概率更低一些而已。
除了复发之外,还有新发的问题,患者在这个地方长过动脉瘤,并不代表其他地方不会长,所以往往这些患者都面临着一个长期随访的问题。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