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贾玫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
审核:金梅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主任医师
抽血前一晚吃太油腻的食物,可导致甘油三酯检测结果出现异常增高。
血脂通常是指血浆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脂蛋白(a)这一类指标。检测血脂可以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预测。
虽然体内胆固醇主要来源于自身合成,但如果长期吃高胆固醇食物,食物中的胆固醇一部分也会吸收入血,当吸收超过利用和代谢时,就会导致血中胆固醇增高。
甘油三酯是外源性脂肪,是通过饮食吃进去的,不像胆固醇大部分是人体自身合成的,在抽血前一天晚上,比如吃一顿烤鸭、吃一顿涮羊肉,第二天甘油三酯会急剧增高,有时候可能是乳糜血(血浆像牛奶的颜色一样)。
因此,如果抽血前吃了特别油腻的食物,医生会告诉你素食3天,再来抽血复查,这样结果才会比较准确。如果已经间隔3天,但两次甘油三酯的数值差别还是较大,应以前一天晚上素食的甘油三酯指标为准。当然也有些患者天生就是乳糜血,那么他们无论吃什么、无论什么时候抽血,也都是乳糜血.
二、胆固醇升高或降低代表什么?
总胆固醇是指血液中所有脂蛋白含胆固醇的总和,包括游离胆固醇和胆固醇酯两部分,绝大多数都是与脂肪酸结合的胆固醇酯,不到10%是以游离状态存在的。
胆固醇升高和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低、吸烟、饮酒等都有关系;胆固醇降低在临床中比较少见,比如肝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严重感染、营养不良,会引起胆固醇降低。
低密度脂蛋白与胆固醇结合成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由肝脏合成,或者由极低密度脂蛋白转化而来。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增高和动脉粥样硬化是相关联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对于预防冠心病,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是有益的,但也不是越低越好,过低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可以导致胆固醇转运障碍,进而导致营养不良,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就可以了。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会引起脑血管、心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心脑血管事件。肾病综合征、糖尿病、妊娠,也会引起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营养不良、慢性贫血、创伤、肝功能不好等,会引起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的结合物,因为在脂蛋白中它的密度是最高的,所以叫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一个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指标,对血管有保护作用。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发生冠心病的风险降低,冠心病的发生风险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呈负相关。长期运动会使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但是有一些抽烟、肥胖的人群,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也会增高。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相对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来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一个坏的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一个好的脂蛋白,过去认为越高越好,能保护心血管。但是这几年的研究,认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也有亚组分,也有小颗粒和大颗粒之分,如果大颗粒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多,对冠心病有保护作用,而小颗粒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心血管没有保护作用,所以大颗粒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越多越好,小颗粒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了并不能降低冠心病患病风险。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