鸽子具有极高营养价值,既是美味佳肴,又是高级滋补佳品。鸽肉为高蛋白、低脂肪食品,蛋白质含量为24.47%,脂肪含量仅为0.3%,它所含的钙、铁、铜等矿物质及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E等都比鸡、鱼、牛、羊肉的含量高,是人类理想的食品,深受人们喜爱。
鸽子因饲养周期短,繁殖快,经济效益高,对劳动力要求不高,成为了广大养殖户选择的致富产业。中草药在肉鸽常见疾病中的广泛应用,大大减少了抗生素的用量,提高了肉食品安全。掌握肉鸽常见病中草药防治技术,将大大节省肉鸽养殖成本,促进肉鸽产业的健康发展。
一、肉鸽疾病的预防
在规模化养殖场,一般采用笼养方式,鸽子不容易生病。鸽子发病,主要有以下诱因:一是身体素质差,先天性不健康,或本身带有病原微生物,或缺乏某种营养成分造成体质衰弱;另一方面是外部环境差,空气污染,鸽舍卫生条件差,受惊吓,饲养不当等。
预防鸽病要做到以下几点:鸽舍内外保持清洁和干燥;不喂发霉变质的饲料;保证饮水的清洁;供足保健沙(添加龙胆草、穿心莲等,中草药成分可根据鸽子的发病情况进行变动);保持鸽舍内通风;不惊吓鸽子;合适的饲养密度;禁止外来人员和动物进入场内,防止带来病菌。
1.关键时期的预防
①配对前2周。用黄芪多糖或功能性维生素兑水,连饮7天。同时,饲喂富含蛋白质的日粮,除可以提高孵化率外,还可减少乳鸽的死亡率。
②哺乳期。雏鸽体小质弱,容易死亡,不会自主采食。天气突变时,可在保健沙里添加2%荆防败毒散让亲鸽采食,以鸽乳的方式喂给雏鸽,预防感冒。
③断乳期。刚断乳的幼鸽很难养活。此时,给予鸽子饲喂一定数量的肠道益生菌,连喂7天,可增强鸽子对肠道疾病的抵抗力。
④换羽期。鸽子在换羽期间,体质较弱,要及时饲喂微量元素、维生素、氨基酸的混合物,在饮水中添加由蒲公英、大青叶、板蓝根、金银花、黄芩等组成的公英青蓝合剂,每瓶250毫升兑水500公斤,连用3天,以增强鸽子的抗病能力。
2.肉鸽的免疫预防
免疫程序应联系本场实际制订较为实用。疫苗免疫时,在饮水添加中草药黄芪多糖,可提升机体免疫力,提高免疫效果。
①新城疫Ⅰ型副黏病毒的免疫。1~30日龄用新城疫克隆30疫苗滴鼻;1月龄后注射鸽Ⅰ型副黏病毒灭活苗疫苗0.5毫升,6月龄后再接种1次灭活疫苗。有疫情流行时,除对未免疫或已免疫半年的种鸽迅速补免外,还需加强对幼鸽的防疫工作。可对5日龄以上的乳鸽接种新城疫克隆30疫苗4~8羽份/只,如考虑留作种用或疫情严重威胁时,可同时皮下注射鸽工型副黏病毒灭活疫苗0.2~0.5毫升/只。鸽I型副黏病毒与鸡新城疫病毒均会起鸽子发病,较好的做法是选用鸽I型副黏病毒加新城疫的灭活疫苗较为理想的。给种鸽注射,最好在非产蛋、孵化、带仔期间进行,接种时间为晚间为宜。
②鸽痘弱毒疫苗的免疫程序。15日龄以内的乳鸽,对鸽痘的易感性较高。对符合接种期的鸽子,必须按时接种鸽痘苗。一般在4~6周龄的幼鸽或羽毛丰满后才能进行。接种时张开翅膀,拔去翼膜上的羽毛,滴1~2滴稀释的疫苗,再用针头连刺3~5次,接种后7~10天,检查刺种部位是否出现痘疹和结痴,有反应者表明接种成功,若过10天仍无反应,应重新接种。
二、中草药防治肉鸽常见病
1.病毒性疾病的防治
①新城疫。亦称亚洲鸡瘟,是由副黏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常呈急性败血症经过。它的主要特征是呼吸困难、拉稀、神经机能紊乱、黏膜出血。各种年龄的鸽子均可感染,发病率可达80%,死亡率可高达90%,处于孵化期的种蛋感染后可全部死亡。
本病抗生素治疗无效。鸽场一旦发生本病,确诊后应立即采取淘汰、隔离病鸽、环境大消毒等措施。同时,采取紧急预防接种。
②鸽I型副黏病毒病。该病病原为鸽I型副黏病毒,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与新城疫很相似,俗称鸽新城疫。此病一旦传入鸽场后,来势迅猛,病死率高,是为害养鸽业主要的疾病之一。各龄期鸽子均有易感性,以乳鸽敏感性最高。发病率、死亡率与毒株的毒力强弱有关。气温越高,死亡率越高。在炎热的夏季,死亡率几乎达100%。
本病无特效药物,主要依靠预防接种疫苗。预防:每6个月颈部皮下注射接种一次鸽I型副黏病毒灭活疫苗。发病时,可采用干扰素和免疫介导素饮水,同时配合抗病毒中药如荆防败毒散、黄连解毒散等治疗,待疫情稳定后一周后,再接种疫苗。
③鸽痘。由鸽痘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各年龄鸽均有易感性,日龄越小病情越重。夏季高发,与蚊子等吸血昆虫活动有关。无特异性的有效药物治疗,预防以疫苗接种为主,治疗防止继发感染。
治疗:可用四环素口服,每天每只鸽1片(50万单位),分2次喂服,同时,将四环素片研磨成粉状,以适量植物油调成药膏后,涂擦患鸽痘疹部,连续内服外涂3~5天;也可用碘甘油涂抹患部;饮水中加入5000单位/100毫升维生素A;还可用金银花、板蓝根、大青叶各20克,煎水饮服或喂服,每次每只鸽3~6毫升,日服2次。
2.细菌性疾病的防治
①禽伤寒与副伤寒。禽伤寒是由禽伤寒沙门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散发性、急性传染病,主要侵害成年鸽,幼鸽偶有感染。禽副伤寒是由禽副伤寒沙门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以下痢、结膜炎和消瘦为特征的疾病,各种年龄的鸽子均可发病,但幼鸽更易感。
防治禽伤寒和副伤寒,要注意鸽舍的环境卫生消毒,做好杀虫、灭鼠工作。病鸽不留做种用,同时要注意改善饲养管理。在保健沙中加入由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等组成的白头翁散3%,饮水中加氟苯尼考或恩诺沙星等喹诺酮类治疗,连用3~5天。有条件做药敏试验后选择治疗药物,以保证疗效。
②鸽巴氏杆菌病。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细菌性传染病,多呈地方流行性。多见于青年鸽和成鸽,急性死亡,病程1~2天,体温升高,精神食欲不振,口渴、嗜睡,鼻瘤无光,张口呼吸,呼吸急促。伴有下痢,排灰黄或绿色、带恶臭的粪便。慢性型多见流行后期,由急性转化而致,除有急性型症状外,还呈现贫血、消瘦、关节肿胀、跛行等现象。链霉素、恩诺沙星类等多种抗菌药物对本病有效。中药使用白头翁散250克,煎煮30分钟,倒出煎液稀释至150公斤,由鸽子自由饮食,连用3~5天。
③鸽大肠杆菌病。本病发生与环境因素和管理水平,以及其它疾病的存在有密切关系。各日龄鸽均易感,乳鸽多呈败血型,青年鸽和成鸽多为肠炎下痢,粪便稀薄恶臭,灰色或青绿色,并有黏液,肛周羽毛被粪污染,消瘦、软脚、腹部涨大,母鸽有腹膜炎和输卵管炎。改善饲养管理、做好卫生消毒、减少各种应激是防治本病的有效措施。可在饮水中添加黄连口服液与杨树花口服液,每瓶1000毫升配水1000公斤,连用3天,配合恩诺沙星、阿莫西效果更佳。
④鸽鸟疫。即衣原体病,由鹦鹉衣原体引起的一种可传染给人类的接触性传染病。主要特征是反复发生单侧或双侧眼结膜炎,传染快、发病多、死亡少,仔鸽易发生,可见浅绿色粪便,逐渐消瘦,单侧或双侧眼结膜发炎,开始为水样,后变为黏性、脓性分泌物。眼肿甚至失明。部分有鼻炎,鼻孔堵塞,呼吸困难及啰音。鸽群中发现本病后,数量少可考虑淘汰,数量大的应严格隔离治疗,鸽舍和用具须用福尔马林、碱水、漂白粉或石灰乳消毒。被污染的饲料要销毁。鸽蛋也应彻底消毒。工作人员应注意个人防护,防止感染。
治疗:可用红霉素,或强力霉素加泰乐菌素饮水治疗。中药选用鱼腥草、柴胡各250克,煎煮30分钟,倒出煎液稀释至150公斤,由鸽子自由饮食,连用3~5天。
⑤霉形体病。又叫支原体病,或慢性呼吸道病。主要特征是患鸽有严重的呼吸道症状,寒冷和梅雨季节及遇到强应激时多发,乳鸽易感,病程长。初为鼻炎流涕,后期变黏,堵塞鼻孔,张口呼吸,晚上鸽舍关灯后可听到喘鸣,呼气恶臭,眼流泪、肿胀甚则失明。该病可通过蛋垂直传播。
治疗:用药同衣原体病;中药治疗鱼腥草、柴胡,用法用量同衣原体病。
⑥曲霉菌病。真菌性传染病,主要是鸽吃了发霉的饲料(如玉米),乳鸽和青年鸽易感染,梅雨季节多发,初起不明显,只见呼吸困难,吃料减少,重则眼炎,流泪,下痢、消瘦。预防措施主要是做好卫生,定期消毒,不喂霉变饲料。
治疗:用1~1.5公斤饲料加少量水或微量菜籽油用制霉素1片粉碎搅拌均匀,连用7天。群体大时可用制霉素粉剂拌料或加入保健砂。中药用黄桅口服液(由黄柏、地黄、麦冬、黄芪、天花粉、黄芩、知母、金银花等组成),250毫升兑水200公斤,连用3天。
⑦鸽念珠菌病。由白色念珠菌引起。该菌广泛存在于鸽正常消化道内,当鸽免疫力下降、维生素缺乏、长期滥用抗生素、卫生条件差时暴发和流行。
治疗:可使用制霉菌素每10~15对鸽用1片粉碎后均匀拌入保健砂中,连用7天,并补充鱼肝油和免疫介导素,提高免疫力。群体大时可用制霉素粉剂拌料或加入保健沙。中药治疗用黄桅口服液,用量同曲霉菌病。
3.营养代谢性疾病
营养代谢疾病主要是软骨病。部分养殖户由于购进劣质保健砂原料或配方不合理,导致钙磷不足或比例失调,光照不足,还有霉菌干扰、疾病影响等引起、特征是龙骨弯曲、脚爪变形,站立不稳。
治疗:可调整保健砂,添加鱼肝油,乳酸钙等钙制剂。保健沙中可添加党参、黄氏、山麦冬、白术、山药、醋南五味子、炒鸡内金等,添加量为2%。
健康肉鸽
规模化养殖场,采用笼养方式
作者∣广西田东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梁素联
来源: 梁素联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