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养鸡是将雏鸡经过一段时间的育雏后,转入育成舍,白天在林木果园中放养,晚上圈鸡的一种传统养鸡模式。在这种养鸡模式下,鸡群在林木果园中吃青草、昆虫、植物种子,鸡粪直接作为林木果树的肥料,既解决了粪尿治理问题,也减少了林木果树的化肥用量。该模式养出的鸡肉质鲜美、风味独特,颇受消费者喜爱,市场价格也较高。
林下养鸡具有生态优势,但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外界环境变化较大,放养鸡需要具备一定环境适应能力;活动范围较大,不利于场地清扫消毒;老鼠、黄鼠狼、野猫等动物侵害鸡群;存在农药残留为害鸡群的危险。因此,林下养鸡场地建设需要注意以下四点。
一、育雏舍要求
林下放养的鸡群必须是已完成育雏的鸡群,一般育雏期为4~6周。使用前半个月对育雏舍进行全面清扫、检修、消毒。提前准备好料槽、饮水器、温度计、湿度计、取暖器、照明灯等设施设备。1~7日龄温度要求为32~34℃,以后每周下降2~3℃。1~10日龄湿度要求为60%~70%,10日龄以后为55%~60%。0~3日龄每天提供24小时光照,4日龄以后每天提供23小时光照。0~2日龄光照强度稍大,为25~30勒克斯,目的是刺激雏鸡采食饮水;3日龄以后光照强度逐渐减弱,10日龄以后光照强度为25~30勒克斯。育雏密度前2周为30~40只/平方米,2周后为20~25只/平方米,及时进行分群。
二、林下放养场地选择
选择电力、取水、通讯、交通便利,离工厂、屠宰场等污染源2公里以上的林木果园。选择防暑保暖、背风向阳、土地肥沃、干燥透光的林木果园。选择树大根深、枝繁叶茂、林草丰盛多样的中成林,如荔枝园。选择病虫害少、林间喷药少的林木果园,如竹林、松树林。
三、鸡舍建设
鸡舍选择坐北朝南,地势较高的平坦处,用条形木板围成墙或四面砌砖墙。合理设置通风口、窗户,实现采光、通风、除湿、除废气功能。鸡舍地面硬化处理,便于清扫消毒。按照15~20只/平方米设计规模存栏进行鸡舍建设。
四、牧场围网建设
牧场周围用条形木板、塑料网、尼龙网等围好,可以有效防止老鼠、黄鼠狼、野猫袭击鸡群。根据林木果园结构和存栏量,适当设置油毡棚或草棚用于鸡群避雨、避暑。采用塑料网、竹片等围栏对林地进行划区轮牧,实行林地间作,保护林地生态系统。
作者∣广西柳州种畜场 陆晶山
来源: 陆晶山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