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畜禽业发展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畜禽养殖产生的大量粪污排泄物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不利影响。科技特派员通过引进多种形式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加强畜禽粪污防治力度,从根本上解决畜禽养殖产生的负面影响,增强畜禽业发展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一、禽畜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模式

据统计,2023年广西忻城县畜牧存栏量为牛8.85万头、羊9.99万头、家禽135.15万羽。全县畜禽粪污利用率为78.3%,规模养殖场粪污利用率为93%。科技特派员以忻城县畜禽养殖粪污处理技术为例,介绍几种实用可行的畜禽粪污资源化技术。

禽畜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主要是将饲草种植、草产品加工、禽畜养殖与生物有机肥生产融合在一起,形成新型的种养结合模式。将禽畜规模化养殖产生的粪污集中收集,经过干清粪工艺或干湿分离等方式,将固体废弃物分离出来,添加牧草秸秆等辅料生产成优质的有机肥料,使禽畜粪污排泄物得到减量化、无害化、可持续化处理。

1.干清粪—堆肥发酵—农田利用技术模式。

利用干清粪方式,将禽畜粪污排泄物集中收集并运输至储粪棚内发酵。将粪污排泄物内部冲洗污水集中储存在一起,防止对地下水资源造成污染。与其他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相比,该技术流程较少,操作简易,且能有效控制粪污处理期间的用水及用电消耗量,运行成本低。

该模式要求做到畜禽粪便日产日清,可选择机械清粪方式。粪污贮存场地要具备雨污分流设施,防止粪污运输与贮存期间污染环境。

在堆肥发酵过程中,发酵时间为5~6个月,在粪便过稀不便于堆肥情况下,可以适量加入秸秆,添加量应控制在10%~20%。同时,堆肥发酵应为微生物活动创造有利条件,营养充足,所含水量为55%~77%。以良好通风条件来确定堆肥高度,容积量约为7000公斤/立方米。温度应控制在60℃以上,禽畜粪堆肥维持60天,混合稻壳、谷物残渣的应维持90天,混合锯屑的应维持180天,保障产生出的有机肥肥力充足。

2.干清粪—堆肥发酵—沼气处理—农田利用技术模式。

该模式是将干清粪便与堆肥发酵、沼气处理技术结合在一起。首先将粪便与污水分开处理,采用自然干化、高温曝气、微生物接种等方式,使粪污排泄物完全腐熟,产生出高质量有机肥,提升粪污利用率。污水可以经过厌氧发酵产生出足量沼气,用于禽畜养殖的发电系统,而沼液还可在净化后用于农田,使禽畜粪污得到最优化利用。

现阶段此种禽畜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的应用范围日渐广泛,综合效益更加显著。为从根本上发挥出这种利用模式积极作用,需要相关工作人员重视粪便处理环节,将干清粪便直接从养殖场内铲除。在粪便堆积期间,应当确保粪便经过1~3天的自然发酵。集粪棚一般需要按照1头牛1立方米建设(其他畜禽可折算成相同当量)。

在高温发酵腐熟期间,发酵物料中心温度最高可达85℃,需要使用翻抛机每日翻抛,促进物料发酵腐熟,提升物料实际利用率。

在处理污水期间,也需建立起规格适宜的沼气池,要求使用节能环保的PE膜作为厌氧发生器,便于收集内部沼气。沼气可以用于养殖场发电以及沼气锅炉内,需要配备规格适宜的发电机组。

3.尿泡粪—干湿分离—沼气处理—农田利用技术模式。

使用尿泡粪收集与处理粪污排泄物的方式,确保粪尿能够通过漏缝地板自动掉入到粪沟,将粪尿混合物收集在一起,进行干湿分离处理。分离出的固体作为堆肥主要材料,分离出的液体则进行沼气处理。此种尿泡粪方式所采用的漏缝地板不必清除废物,减少人力资源投入量。

尿泡粪漏缝地板需要漏粪地板下部分沟深为0.8~1.5米,需要在养殖场内安装通风系统感应装置。在发现有害气体超标后,换风装置自动运行,保障畜禽安全。在粪污干湿分离期间,要求从粪沟排出的生物排泄物应当进入调节池充分拌匀,运用专属管道输送至干湿分离装置内,确保粪污固体含水量应当被控制在50%之内。

4.尿泡粪—沼气处理—农田利用技术模式。

该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主要就是利用尿泡粪工艺,将禽畜的粪尿混合物收集在一起,集中在沼气池内进行处理,确保生成的沼液以及沼渣可被有效利用在农田种植中。由于铺设漏缝地板,节省了清粪环节,最大限度实现了组织规模化生产目标。同时,由于无需对粪污进行干湿处理,粪尿全部用于沼气处理中,使产气量符合预设目标,最大限度提升了禽畜粪污资源化利用期间的经济效益。

二、禽畜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管理要点

1.对禽畜粪污资源进行科学分配。

为从根本上提升禽畜粪污资源利用率,还需要对禽畜养殖规模进行细致分析,处理好禽畜养殖与地区现代化养殖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将粪污内部废液引入到沉淀池内进行生化处理,废弃固体物集中到粪污处理中心进行有效堆肥,使粪污资源的利用率从根本上提升。由于忻城县畜牧养殖规模日渐扩大,因此需要使机械化清粪与堆粪工作取代传统人工作业模式,从根本上提升粪污资源利用期间的效率。

2.实施就地消纳与转化策略。

在处理畜禽粪污资源期间,为更好实现粪污资源的无害化、稳定化利用目标,还应当严格遵循就地相当于转换原则,推广现代化、生态化养殖模式,对粪污资源进行提升消纳处理。具体来说,在禽畜养殖较为集中的区域,可在周边建立有机化肥厂,缩短粪污运输距离,防止废物运输对周围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细致分析禽畜养殖市场运作发展规律,将地区内小规模养殖场联合在一起,集中处理粪污资源,保障资源处理水平。

3.合理利用水资源。

在应用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期间,还需有效利用水资源,减少污水产量。具体而言,在禽畜养殖场内安装拉阀碗式饮水器,防止饮水资源受到二次污染;在清粪期间应当用高压水枪对地面进行冲刷消毒,使水资源能够得到最大限度利用;注重对粪污资源利用期间的污水处理设备进行定期维护,防止设备运行故障对资源的高效应用造成不利影响,切实保障畜禽粪污资源利用效果。

总之,为实现生态养殖目标,增强畜禽业养殖期间的粪污资源利用率,需要结合当地经济与畜禽养殖业发展现状特征,选用适宜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新模式,避免粪污对周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为居民营造出更加绿色健康的生活环境。同时进一步加强养殖区管理力度,对基层养殖户的养殖活动进行针对性帮扶。注重引进现代化禽畜粪污资源保存与处理设施,使粪污资源能够有效实现物业分离目标。

作者∣广西忻城县畜牧站 樊梅荣

来源: 樊梅荣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