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濒临灭绝到重焕生机,从“形单影只”到“家族”兴旺,它们是谁?又经历了什么?在海南岛西部的低地疏林中,生活着一群珍稀而优雅的野生动物——海南坡鹿,作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的它们,是鹿科泽鹿属的一个亚种,仅分布于我国海南岛,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物种。
在20世纪50年代,海南坡鹿还是一个较为兴旺的家族。但由于人类活动干扰,其生存环境不断萎缩,种群数量一度锐减到26头,濒临灭绝。
为了挽救这一濒危物种,20世纪70年代以来,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称大田保护区)和海南邦溪省级自然保护区(简称邦溪保护区)分别成立,致力于海南坡鹿的保护和发展。这两个保护区作为海南坡鹿的原生地,通过一系列保护措施,如修建保护围栏、开展生境改造、人工驯化等,使海南坡鹿的种群数量逐步得到恢复。
目前,大田保护区已经成为海南坡鹿的重要科研基地、种源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种群数量已经增长至近400头。大田保护区记录有维管束植物519种,脊椎动物94种,除代表性物种海南坡鹿外,还有圆鼻巨蜥、小灵猫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保护区不仅注重坡鹿的保护,还积极开展科研和科普工作。近年来,保护区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华南师范大学等高校和机构合作,对海南坡鹿的种群动态、遗传多样性和分类学等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保护区还通过建设科教馆、开展科普宣教活动等方式,提高公众对海南坡鹿的保护意识。
在邦溪保护区,同样上演着海南坡鹿的重生故事。在大田保护区的帮助下,邦溪保护区得以分批次引进18头鹿仔,使海南坡鹿重新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如今,邦溪保护区的海南坡鹿数量已超过200头,成为一个生机勃勃的坡鹿种群。
如今,在美丽中国建设的大背景下,经过多年的努力,海南坡鹿的种群数量正在逐渐增长。同时,通过人工迁移保护的形式,它们的栖息地也逐渐扩大至海南文昌和猕猴岭等地。这一成果不仅得益于保护区的科学保护和人文关怀,更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关注。未来,我们期待海南坡鹿能够在更加安全、和谐的生态环境中继续繁衍生息,成为海南岛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审核:新华网科普事业部
来源: 科普中国-科普话强国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