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长不看

1、 干大豆嘌呤含量确实高,但是加工后嘌呤会降低,所以豆腐、豆浆等豆制品的嘌呤含量并不高。

2、我国居民膳食嘌呤中,仅有5.4%来源于干豆类及其制品,远低于动物性食物的贡献率:60%以上;

3、 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中并没有发现豆类食品会增加痛风发病的风险;

4、国内外的痛风指南建议:不限制豆制品摄入,鼓励高尿酸和痛风病人适量补充豆制品。

为什么痛风病人要少吃嘌呤?

嘌呤是构成DNA和RNA的基本组成单元,人体内的嘌呤有80%在体内合成,另外20%来自于食物。它经肝脏代谢后最终产物是尿酸,尿酸通过肾脏和消化道排出去。正常情况下,多产多排,少产少排,尿酸水平维持在一个平衡状态。

人体内嘌呤来源及代谢|[1]

如果尿酸产生太多而排不出去,那就只能滞留在体内。而**血液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上限是420μmol/L。**一旦血尿酸浓度过饱和,就会有大量的尿酸盐结晶析出,就像盐太多了也会从水中析出一样。这就是高尿酸血症(血尿酸>420μmol/L)。

析出的尿酸盐结晶可直接黏附、沉积于骨关节和周围软组织、肾组织和血管等部位,引起关节软骨、骨质、肾脏以及血管壁等急性或慢性炎症和损伤,致使关节红肿疼痛,最终发展成痛风。痛风发作时不仅疼痛难忍,严重者还可能破坏关节、损害肾等多器官,而且高尿酸还与慢性疾病的发展密切相关,比如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血管疾病等。

虽然食物来源的嘌呤只占20%,但是饮食治疗在降低血尿酸上的作用不可忽视。痛风病人需要控制食物来源的嘌呤,少吃高嘌呤食物,以减少血尿酸负荷,降低痛风发生的风险。这里的高嘌呤的食物一般是指动物性食物,比如动物内脏、红肉、海鲜等

有人说大豆嘌呤含量也很高,因此痛风病人连大豆及豆制品也都统统不能吃。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豆制品嘌呤含量不高,

而且饮食贡献率低

含多少嘌呤才算高嘌呤食物呢?其实这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参考今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的《成人高尿酸血症与痛风食养指南(2024年版)》:嘌呤含量75mg/100g以上就属于较高嘌呤食物了

依据《中国营养科学全书》第2版 | [3]

从上述分类可以看出一个大概规律:动物性食物一般含较高嘌呤,而植物性食物一般含较低嘌呤

比较特殊的是豆类,干大豆中的嘌呤含量可能会达到200mg/100g以上,不过它在加工成豆腐、豆浆等豆制品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嘌呤会溶到水中被丢弃。比如豆腐块、水豆腐(北豆腐)、豆浆等都属于嘌呤含量较低的食物。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是可以适量食用的。

豆制品嘌呤含量(注意单位是mg/kg)|[4]

我国膳食指南推荐成年人每日摄入一定量豆制品,大概相当于每天60g北豆腐,这其中大概仅有40mg嘌呤。相比之下,一块100g的猪排,其中的嘌呤含量就轻松超过100mg。

50g北豆腐参考量

在现实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本来就很难能够达到膳食指南的推荐量,能每天吃够60g豆腐,而肉类却很容易吃超标,一个猪排在普通一餐中就能容易搞定,遇上吃大餐更是超级加倍。况且,**植物性食物中的嘌呤吸收利用率本身就偏低。**即使吃同样嘌呤含量的肉和豆制品,豆制品升高尿酸的量也要更低一些。

对中国居民2002年每日膳食嘌呤的平均摄入量评估调查中发现,来源于干豆类及制品的嘌呤仅占5.4%(干豆类3%。豆制品2.4%),比蔬菜和谷物类都少,而动物来源已超过了60%[5]。近年来,我国居民饮食结构的西方化,使得动物性食物摄入量不降反增,对嘌呤量的贡献率还在逐年增加。这无疑是一个提醒:动物性食物作为嘌呤大户和主要贡献者,才是当务之急应该控制的。相比之下,豆制品的贡献率似乎就有点“微不足道”了。

中国居民不同食物的嘌呤贡献率 | [5]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未见豆制品与痛风相关

目前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中,并没有发现豆类食品会增加痛风发病的风险。

相反,一些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中发现大豆制品有助于增强尿酸排泄,对痛风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以这两篇文献为例:发表于《Nutrition, Metabolism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s》和《Arthritis Rheumatol》的两个研究,分别对近4000名上海男性和6万多名新加坡华人进行健康研究,得出相同的结果:更高的动物蛋白摄入量与痛风风险相关,而大豆制品与痛风风险降低有关[6-7]。

国内外痛风指南建议:

鼓励吃豆类食物

综合国内外发布的痛风指南,并没有哪一个提出要痛风患者限制食用豆制品,更多的还是鼓励推荐豆制品的摄入。

资料来源[3,8-13]

我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痛风学组的建议是:

每日饮食嘌呤含量控制<200mg;

避免摄入高嘌呤动物性食品(动物内脏、贝壳、沙丁鱼);

减少中等嘌呤食品(红肉);

不推荐更严格的低嘌呤饮食;

同时强调饮食治疗不能代替降尿酸药物治疗。

对于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病人来说,可以控制高嘌呤食物的摄入,但长期坚持过于苛刻的低嘌呤饮食会造成患者营养不良,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长期膳食摄入不均衡还会增加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疾病的患病风险。

**更为科学的饮食原则是:控制饮食嘌呤总量比限制某些种类的食品更重要。**整体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让机体能够维持在适宜的营养状态也很重要[9]。

本来动物性食物是优质蛋白的主要来源,但是对于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病人需要控制这类食物的摄入,那么豆制品就刚好可以作为优质蛋白的来源替代,而且与肉类相比,还减少了饱和脂肪的摄入量,增加了膳食纤维、B维生素以及钙、钾等矿物质的摄入,这对患者的心血管健康是友好的。因此,不能因噎废食,豆制品可以适量摄入。

参考资料:

[1]黄聪.猪肉中嘌呤含量的大样本测定及其遗传机制解析[D].江西农业大学.

[2]https://is.muni.cz/do/rect/el/estud/lf/js15/mikroskop/web/pages/krystaly_en.html
[3]《成人高尿酸血症与痛风食养指南(2024年版)》
[4]荣胜忠,张艳男,王栋,等.常见干豆类及豆制品中嘌呤含量研究[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4,20(06):61-63.
[5]荣胜忠,邹立娜,崔新宇,等.中国居民膳食嘌呤摄入量评估[J].营养学报,2015,37(03):226-228+234.
[6]Teng GG,et al. Food sources of protein and risk of incident gout in the Singapore Chinese health study[J]. Arthritis&Rheumatology, 2015, 67(7) :1933-1942.
[7] Villegas R,et al. Purine-rich foods, protein intake, and the prevalence of hyperuricemia: the Shanghai Men's Health Study. Nutr Metab Cardiovasc Dis. 2012 May;22(5): 409-16.
[8]《中国高尿酸血症相关疾病诊疗多学科专家共识(2023年版)》.
[9]《痛风相关知识问答——非药物治疗篇》.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患者膳食指导》.
[11]《2016中国痛风指南》.
[12]《痛风管理指南》,英国风湿病协会.
[13]《202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痛风管理指南》.

来源: 丰益粮油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