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部于2024年11月6日正式发布了《国家生态保护修复公报2024》(以下简称《公报》)。这是我国首次以公报形式全面反映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公报》全文共4.7万余字,集成发布中国陆海一体的自然生态基本国情,系统反映国家生态保护修复重要成效。主要包括国家生态保护修复实践、国家生态保护修复制度、国土空间自然生态评价、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行动、绿色地球中国贡献五部分内容。
《公报》回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年以来生态治理的发展历程,展示了自2018年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以来,我国在生态保护修复工作中取得的重要成就,并描绘了新时期党中央关于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
(图片拍摄:黄成德)
《公报》指出,我国生态保护修复发展历程经过起步阶段(1949年-1978年)、发展阶段(1978年-2012年)、系统治理阶段(2012年至今),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进一步明确了我国从山顶到海洋、从高原到平原、从国家到地方的生态保护修复“蓝图”基本形成;全国90%以上的典型生态系统、30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切实维护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系统性;推动将生态保护修复情况纳入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构建实施管理制度和监管体系,强化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全过程生态保护修复;围绕国家生态安全屏障重要地区,实施52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并完成修复治理面积6.7万平方千米,协同推进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三北”工程,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积极履行国际责任,深度参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和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防治荒漠化、湿地等公约,推行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成立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亚洲中心。
《公报》描绘了我国生态保护修复未来愿景,提出到2035年,全国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保持在315万平方千米以上,自然保护地陆域面积占陆域国土面积比例不低于18%,国家公园体系基本建成,生态系统格局更加稳定,全国典型生态系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得到全面保护;国家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全国森林覆盖率提高至26%,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35%,水土保持率达到75%,水域空间保有量保持在35.3万平方千米以上,生态系统基本实现良性循环。
《公报》指出,要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持续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在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修复治理领域,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共建清洁美丽世界。
1.我国首次发布国家生态保护修复公报http://env.people.com.cn/n1/2024/1111/c1010-40358087.htm
整理/Cherry审/Pierre排版/angel
来源: 中国绿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