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奥秘无穷,动植物奇妙独特。觅食、防御和繁殖,是生物演化的三大动力。繁殖是生物传宗接代的主要方式,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基础,也是生命延续的途径。
不同物种繁殖方式千差万别,有一种完全水栖的蛙类,一旦有了后代,就会把蛙卵产在自己背上,以保障其安全。为了避免卵在背上放不稳会落下,于是蛙妈妈背部皮肤开始肿胀并分泌出黏液,并迅速生长,新长出来的长背部皮肤,将所有的卵都稳稳包裹在皮肤中,等到卵孵化出小蛙的时候,就从这种蛙的皮肤上绽出。之后蛙妈妈背部皮肤会自然脱落,重新变得像以前一样光溜溜。这种独特的蛙就是负子蟾(Pipa pipa,负子蟾科,爪蟾属)。
负子蟾也叫苏里南蟾,分布在分布于南美洲东北部的苏里南、圭亚那、巴西等地,在湿地雨林中水流缓慢的河流、沼泽里生存。负子蟾背部、腹部平坦、身体整体扁平。它们后足蹼发达,且皮肤光滑。负子蟾有侧线系统,可以感知水流。头部较小、无舌,眼睛也很小,分布在两侧,且眼睑无法自由移动。成年负子蟾体长约15厘米,体色呈棕褐色,扁平的身体和皮肤让它们看起来像一片枯树叶漂在水中,和河泥颜色接近,与环境融为一体,以不被天敌发现。
△负子蟾呈棕褐色,看起来像一片枯树叶漂在水中,和河泥颜色接近,与环境融为一体
负子蟾性格胆小,习性及分类和两栖纲模式动物非洲光滑爪蟾(Xenopus laevis,负子蟾科,爪蟾属)类似,属纯水栖蛙类,究其一生在水里活动。它们一次可以持续一小时再到水面换气。负子蟾没有发达的舌头,无法用舌头卷住飞虫捕食,只能凭借嗅觉及触觉靠近昆虫、蠕虫或小鱼,张开嘴巴同时前肢一按,再将食物囫囵吞下。而其生境中水域里有大量昆虫、小鱼等,生物资源丰沛,保证了负子蟾生长繁育的食物需求。
每年4月是负子蟾的繁殖期。这时雌蟾分泌一种特殊气味招来雄蟾。雄蟾进行抱对时,用前肢紧紧扒住雌蟾的后肢前方,而雌蟾可不会老老实实地待着不动,它们会扑腾扑腾地在水中翻滚,两只负子蟾仿佛水下的双人芭蕾。这个过程中雌蟾的背部和泄殖腔周围都肿胀起来,并会释放一些卵,雄蟾会给雌蟾产下的60-100枚卵受精。
△繁殖期雄性负子蟾会紧紧抱住雌性负子蟾
产卵期间雌蟾背部的皮肤变得非常厚实柔软,并形成一个个像蜂窝一样的穴,泄殖腔壁伸到外面形成管状产卵带,弯曲达于背上。雄蟾在雌蟾背上压着产卵带,雌蟾把泄殖孔紧贴在雄蟾腹部,恰好把卵产在雄蟾腹部进行受精。雄蟾用后肢夹着卵,把卵挤出压入雌蟾海绵状背部皮肤的小窝中,覆以胶质。24小时内,雌蟾背部开始胀大,将受精卵包括起来形成囊袋,卵在雌蟾背部像荷花的莲蓬一般,安安稳稳。
△卵在雌蟾的背部皮肤窝中发育,从而大大提高了幼蟾的存活率
受精卵发育2-3个月后成为幼蟾,这期间雌蟾走游哪,就会把自己的孩子们背到哪,一起觅食,一起休息。受精卵在负子蟾妈妈的呵护下慢慢发育成蝌蚪,直至变成幼小的蟾。幼蟾会戳破覆盖其上的皮肤,之后便离雌体。此时雌性负子蟾背部布满坑洞,它们会在树皮或石头表面摩擦蹭背,让这层皮肤脱落,又恢复繁殖前背部光滑的模样。而这个过程,承载着负子蟾妈妈的母爱和繁育的责任。负子蟾因有这种“负子”的习性而得名,可谓慈母中的典范。
△负子蟾身体扁平,皮瓣延伸到它们的嘴唇下巴和咽喉,摸上去十分光滑
作者单位及简介:
作者丨彭霄鹏,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海南热带野生动植物园,南海名家青年(南海系列”育才计划)。
乔轶伦,北京动物园,中级畜牧师
吕亚奎,海南大学/金牛湖野生动物王国,技术总监
审核丨孟宪林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图片来自版权图库,未经许可选用可能存在版权风险
文章由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出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 星空计划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