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流传着一种说法,说是“涂一次口红,就相当于吃了好几只虫子的尸体”。
确实,有一些口红里的红色色素,是从干燥磨碎的胭脂虫身上提取的,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口红里确实有小虫子尸体的成分。
这种红色的色素名叫胭脂虫红,而且不光是口红,胭脂虫红在食品加工行业也是一种常用的着色剂,在很多食品、饮料里面都有机会见到。
国标中允许添加胭脂虫红的食品类型及最大用量(部分),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小虫子尸体听起来挺恶心的,它们会不会不卫生呢?下面我们就说一说胭脂虫和胭脂虫红。
胭脂虫
胭脂虫,也叫美洲胭脂虫、洋红虫,它们是一种原产于美洲墨西哥地区的小虫子。胭脂虫的雄虫和雌虫外形差异非常大,乍一看你可能会认为是两种虫子。
胭脂虫的雄虫(右)和雌虫(左),图片来源:Wikipedia
而我们所说的胭脂虫红,主要是从雌性胭脂虫以及胭脂虫若虫的身体里提取的。因为相比于有翅膀能飞来飞去的雄虫,雌虫和若虫更容易获得。
它们平时就趴在仙人掌上面,用刺状的口器刺穿仙人掌的表皮吸食里面的汁液,除非受到惊扰,它们是不会轻易挪窝的。
但如果你看到仙人掌上面的雌虫(下图),会发现它们并不是红色的,而是泛着灰白色。这些灰白色的蜡状物质能够帮助它们减少水分流失。【这个图片可以加一个高能预警?以防有人怕虫】
仙人掌上聚集的雌性胭脂虫,图片来源:Wikipedia
而在这些虫子体内,含有一种名叫胭脂红酸的物质,这种物质本来是胭脂虫用来抵抗捕食者的,但胭脂红酸跟不同的金属离子结合,能够产生不同类型的红色(常见的是跟铝离子结合,产生深红色)。所以它也成为了天然的红色染料来源。
历史悠久的染料
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北美洲和中美洲的阿兹特克人以及玛雅人就开始使用胭脂虫做染料了。
公元600-1000年用胭脂虫染色的布料,图片来源:Wikipedia
在16世纪之后,西班牙殖民者征服了阿兹特克帝国,西班牙人也开始将干燥的胭脂虫以及胭脂虫染色的布料卖到了欧洲社会。
把胭脂虫做成染料这个过程非常复杂,其实也不难想象,光是从仙人掌上收集胭脂虫就是一件非常耗时的事情。
提取一公斤染料大约需要8万-10万只胭脂虫,再加上当时在欧洲大陆没有能跟胭脂虫红相媲美的红色染料,所以用胭脂虫制作的染料算是一种奢侈品。
胭脂虫红虽然很鲜艳,而且价格昂贵,但说实话它不算是特别稳定的染料,时间久了,特别是经过太阳的暴晒之后,可能会褪色变色。
比如梵高的画作《阿尔勒的卧室》中,梵高在地板上就用了胭脂虫红,但时间久了之后,颜色发生了改变。
梵高《阿尔勒的卧室》,图片来源:Wikipedia
再加上19世纪之后,化学工艺飞速发展,人们能够以更低的成本生产更稳定的红色染料,所以胭脂虫红在20世纪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胭脂虫红“重出江湖”
但到了最近几十年,有些人开始担心化学合成的染料对人体不健康,特别是在食品以及会被吃进嘴里的口红上,人们会特别在意它们的染料成分。
这下胭脂虫红又开始受到重视,毕竟有不少人认为“天然的更安全”,于是胭脂虫红又开始重新出现在食品工业和化妆品工业中。
这里需要提醒你一下,我们不用过分迷信“天然的更安全”,只要是国家标准里允许添加的,并且添加量符合规范,就不会对身体产生什么危害。
另外,有些人可能会对胭脂虫制品过敏,这类人群就更要小心了,要注意甄别配料表里是否含有胭脂虫红字样。当然了,胭脂虫红还有其他名称,比如天然红4,CI 75470,E120,这些名字也要避开。
对于特别介意食物或者化妆品里有虫子残骸的人来说,在选购食品化妆品的时候也可以避开它们。
顺便告诉你,还有一种名叫胭脂红的着色剂,虽然名字听起来和“胭脂虫红”仅一字之差,但它并不是从胭脂虫身上提取的,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染料。而且它也是允许添加到食品和化妆品里的,对胭脂虫过敏的人不用担心这种染料。
参考资料:
[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24)
[2] Gras C, Müller-Maatsch J. The “carmine problem” and potential alternatives[M]//Handbook on Natural Pigments in Food and Beverages. Woodhead Publishing, 2024: 465-506.
作者:田达玮 科普创作者
审核:顾淼飞 化学工程博士,《科学画报》编辑、副编审
文章由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出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 星空计划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