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医学的大舞台上,麻醉学扮演着一个至关重要但往往被忽视的角色,为什么这么说呢?

对做过手术的患者来说,说起麻醉,往往想到的是填几张单子,然后面罩一捂或者针一扎,身体一部分(或者整个身体)的感觉就消失了。可能正是因为如此,患者只能了解到麻醉过程中的一小部分。在不明真相的患者的眼里,麻醉工作只是很简单的几步操作,没什么技术含量。于是,有别于其他科室的同行都被叫做“XX医生”,但麻醉科的医生经常被叫做“麻醉师”。

作为麻醉科的一员,我对深感“麻醉师”这个称号实在是过于简单化了深感无奈,就好像我们是只管“推麻药”的工具人,其实我们这个职业的正式名称明明是“麻醉医生”,和其他科室的同行一样,都是医生!。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有趣又神秘的行业,顺便告诉大家,为什么我们其实不太喜欢被叫做“麻醉师”。

一、我不是“睡觉工业”的员工

首先,让我们厘清一个误解。就像前文所说,许多人在听到“麻醉师”说起麻醉过程这个词时,脑海中闪现的画面通常是一位温和的医生,微笑着站在患者身旁,口中喃喃低语着:“快来,睡个觉吧!”然后,病人就进入了梦乡,仿佛进入了一个美好的世界。往往会觉得“不就是用麻药让人睡一觉吗”。

但实际上,麻醉的工作远没有大家这种想象的轻松愉快!我们并不仅仅是让人“睡觉”的角色,而是整个手术过程中患者生命与死亡之间的守护者。

手术前,麻醉医生要首先对患者做全面的评估,包括病史、体检、其他检查等等,结合手术的类型、时长选择适合患者情况的麻醉方法并设计麻醉方案。而这绝不是“一锤子买卖”,顺利实施麻醉只是个开始,手术过程中我们也需要关注每一个患者的生理反应、心理状态甚至是手术过程中的每一个细微变化实时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氧饱和度等关键生命体征和心理状态及其他细微变化,随时调整麻醉药物剂量,确保患者在整个手术过程中状态稳定。。在麻醉的过程中,麻醉科医生可不是“白衣天使”的打工人,而是像指挥家一样,精准控制着这场生命的交响乐。

二、麻醉学是科学,也是艺术

麻醉学绝不仅是按部就班地给患者注射麻醉药物那么简单。它是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好比一个厨师,掌握食材的配比与火候,才能烹饪出美味的菜肴。而麻醉医生,则是在患者的身体和意识中寻找完美的“配方”,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安全、舒适地度过那段时间。

由于每一个患者都是独特的,患者的年龄、体重、健康状况、情绪等等因素都会影响麻醉的效果,而这些因素又往往因人而异,还取决于现场的情况。因此,麻醉科医生需要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以及敏锐的观察力与判断力,才能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应变。这可绝不是您想象中随便找个人来的“轻松一按按个按钮”就能搞定的,还需要极高的智商和情商!。此外,我们还得随时准备配合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确保患者安全。等到手术结束后,我们还要负责让患者平稳苏醒,并且帮助患者减轻术后的疼痛。

除了过硬的知识和技术,与其他科室的同行一样,我们也得跟患者充分交流,缓解他们的情绪。比如

三、勇敢面对各种挑战

作为麻醉科医生,我们的工作环境可谓是“山高路远”。从急诊手术到复杂的大型手术,每一天都有不同的挑战在等待着我们。突发状况、意外病例,每一个环节都要仔细应对。在这条看似平静的道路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努力。

有时候,有些患者在麻醉前会有些小情绪,甚至会对我们充满疑虑。而我们就得需要用轻松幽默的方式解除患者他们的紧张,让做他们知道麻醉医生是最坚实的后盾。比如,有个患者在麻醉前担心:“医生,我会不会在手术中醒过来啊?”我只能故作轻松地回答:“放心吧,您想醒来时一定会在最美的梦里。”

所以说,在麻醉的过程中,麻醉科医生可不是无足轻重的配角,而是像指挥家一样,精准控制着这场生命的交响乐。

麻醉学,一直在进化

不过麻醉学一开始却并没有如此全面,它经历了不短的发展过程。麻醉术发明前,甚至做截肢手术的时候都不麻醉,当年的外科医师拼的就是手快手稳心态好,这样才能减少患者的痛苦(天知道能减少多少)。而周围的助手们,主要的作用不是传递器械协助主刀,而是——把挣扎的病人按住……

四、麻醉学的进化

1842年3月30日,美国佐治亚州麻醉医生克劳福德·朗(Crawford Long)为一位摘除颈部肿块的患者成功实施了第一例乙醚全麻,1993年美国也将“3月30日”定为国家美国医生节(National Doctor’’s Day),麻醉的发明标志着现代医学告别野蛮走向文明。

不过早期的乙醚麻醉安全性不足,如今可怕的气体麻醉法已经成为了历史,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安全有效的各类药物麻醉方法。我们现在使用的药物种类繁多,注射吸入皆有,从简单的全身麻醉到局部麻醉、镇痛,都能是根据患者的需求来量身定制的。没错,我们希望,让每一位患者的手术都能够在舒适中更安全进行手术,痛苦更少,而不是令人窒息的体验。

此外,这个领域麻醉学还涉及到了疼痛管理、镇静、重症监护等多个方面。这让麻醉医生们的“武器库”愈加丰富,我们不仅会“打麻醉”,还能帮助患者解决术后的疼痛、焦虑等问题。因此,麻醉科医生的职能实际上是日益扩展的。卫生部1989年12号文件把麻醉学科列入临床医学二级学科,它是和内、外、妇、儿等学科同样重要的二级学科。

而五、我们有爱,也有无奈

虽然我们在手术室里闪转腾挪,负责众多复杂的任务,但在患者眼中,我们有时却是“透明”的存在。手术过程的主角往往是外科医生,麻醉科的医生则常常被忽视。时常会有人问,“你是负责给人打麻醉的医生吗?”我总是微微一笑,心里却默念:“当然不止如此!”

总有一些时刻,大家只记得我们的工作是让他们“睡觉”的一种工具,却未曾想象我们需要经历多少扎实的医学知识和实践经验。每当这个时候,难免会感到些许无奈,然而,正是这种无奈,成就了我们的职业精神。

六、麻醉学的未来

话说回来,麻醉学的未来一片光明。现在,随着科技的进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也正逐渐渗透到麻醉医治中。例如,基于大数据的决策支持系统可以帮助我们更精准地为患者量身定制麻醉方案,甚至可以在手术过程中实时监测患者的生理变化。

尽管世界在变化,改变的永远是医疗技术和知识,而我们无论如何都是在探索生命和深入人性的旅程。无论是麻醉师、麻醉医生,还是麻醉学专家,我们在这个旅程中,都将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结语

所以,亲爱的朋友们,看了这篇小小的科普文章你们就会发现,麻醉绝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我们和其他同行一样都经历了专业的训练和学习,也都是医生,所以请别再称呼我们“麻醉师”了。我们是麻醉科医生,是生命的守护者,是科学艺术的结合者,是无数次在手术台上经历惊心动魄的实践者。我们是您在麻醉前最可信赖的伙伴,也是您在手术后最开心的笑脸。

希望未来的日子里,您能和我们一起分享麻醉的欢声笑语,庆祝每一次成功与安全的瞬间。真正的关爱,不仅在于让您“睡觉”,更在于帮助您安全、轻松地走过每一个手术的时刻。感谢您的理解,让我们一起加油,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作者:上海市东方医院王俊 上海嘉会国际医院刘圣

审核:唐芹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部主任 研究员 国家健康科普专家

图片来自版权图库,未经许可选用可能存在版权风险

文章由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出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 星空计划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