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1965年12月16日外星人来到地球附近,没准有办法听见人类在宇宙中演奏的第一首曲子——“Jingle Bells”。虽然当时地球上还没正式过上圣诞节。
这首曲子是由两位美国宇航员托马斯·斯塔福德(Tom Stafford)和瓦尔特·施艾拉(Wally Schirra)演奏的。当时,他们正驾驶着“双子星6号”,在轨道上与“双子星7号”顺利实现对接。对接成功后,他们掏出自己带上飞船的口琴和铃铛出来,演奏了这首圣诞曲目。[1]
不过,这还不是专门给外星人准备的音乐。
人类真的为外星人准备了音乐吗?
是的,早在几十年以前,人类真的这么做了。
在上世纪70年代,在美苏冷战和争霸的背景下,两国展开了激烈的太空竞赛,这个时期也成为人类进行地外探索的重要时期,先后有美国的阿波罗计划、苏联的月球探索计划等等。其中也包括1977年的旅行者计划,这是美国宇航局发起的一项探索外太阳系的行星的计划,这项计划中发射了两艘名为“旅行者1号”和“旅行者1号”的飞船(Voyager 1 & 2),在随后几十年中为我们提供了关于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很多信息。
而就在这个计划中,美国宇航局准备了一款铜质镀金激光唱片(Golden Record) ,正式名字是《地球之音》(The Sounds of Earth)。唱片由卡尔·萨根(Carl Sagan)及其团队精心设计,收录了用以表述地球上各种文化及生命的声音及图像,希望它们在未来能够被其他星际文明发现,从而建立与地外生命的联系。
“我们DNA里的氮元素,牙齿里的钙元素,血液里的铁元素,还有我们吃掉东西里的碳元素,都是曾经大爆炸时千万星辰散落后组成的,我们,每个人,都是星辰。”
卡尔·萨根这样说。
这款唱片制成了2张,分别于1977年8月20日和9月5日随着“旅行者2号”和“旅行者1号”两艘宇宙飞船一起被带往外太空。
“我们把这个讯息投放到宇宙...在银河系的二千亿颗星里,一些…希望有很多…有住人的行星或者太空旅行者的文明。要是其中一个文明捕获旅行者探测器并明白唱片里收录的内容,那么这就是我们的讯息:我们尝试在我们的时光里活着,或许有天会在你们的时光里活着。我们期望总有一天,解决了我们正面对的难题后,可以联合一起成为一个银河系文明。这张唱片代表我们的希望、我们的决心与我们的善意在这个浩翰的宇宙。”(美国卡特总统于1977年6月16日置于旅行者探测器上的讯息节录)
这是一张属于全地球人的唱片,适合以每分钟16⅔转的速度播放。外星人可以通过其中收录的90分钟声音来了解地球。其中有各个国家的音乐,共27首。[2][3]
德国 - 巴赫“F大调第二勃兰登堡协奏曲第一乐章”(4分40秒)
爪哇 - “花的种类”(4分43秒)
塞内加尔 - 敲击乐(2分08秒)
刚果民主共和国 - 俾格米女子创始曲(56秒)
澳大利亚 - 澳洲原住民歌曲“星晨”及“邪恶鸟”(1分26秒)
墨西哥 - “El Cascabel”(3分14秒)
美国 - “Johnny B. Goode”(2分38秒)
新几内亚 - 男士家歌(1分20秒)
日本 - 尺八“鹤の巣篭もり”(4分51秒)
德国/比利时 - 巴赫“Gavotte en rondeaux”(2分55秒)
奥地利/德国 - 莫扎特“Die Zauberflöte”(2分55秒)
格鲁吉亚 - 合唱团“Tchakrulo”(2分18秒)
秘鲁 - 排笛和鼓(52秒)
美国 - 忧郁蓝调(3分5秒)
阿塞拜疆 - “Ugam”(2分30秒)
俄罗斯/法国/美国 - 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古代舞(4分35秒)
德国/加拿大 - 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二卷,C调前奏曲及赋格第一号”(4分48秒)
德国/英格兰 - 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第一乐章”(7分20秒)
保加利亚 - “Излел е Делю хайдутин”(4分59秒)
美国 - 纳瓦霍印第安人,夜曲(57秒)
英格兰 - 安东尼·霍伯恩“仙女围绕”(1分17秒)
所罗门群岛 - 排笛(1分12秒)
秘鲁 - 结婚曲(38秒)
中国 - 古琴“流水”(7分37秒)
印度 - 百拉米拉加“Jaat Kahan Ho”(3分30秒)
美国 - “黑暗是夜晚,寒冷是平地”(3分15秒)
德国/匈牙利 - 贝多芬“降B大调第13弦乐四重奏”(6分37秒)
这些曲目可不是瞎选的。它们从西方古典音乐到东方传统乐曲到各地民间音乐均有涵盖,力求在这有限的空间中,体现地球上尽可能多的文化多样性。这些音乐也许是对于地球上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文化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些曲目。
比如德国-巴赫“F大调第二勃兰登堡协奏曲第一乐章”。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是巴洛克时期的重要作曲家,他的音乐是西方古典音乐的基石,代表了德国以及整个欧洲巴洛克音乐的成就。在德国,巴赫被视为民族文化和音乐传统的重要象征,《勃兰登堡协奏曲》是巴赫的重要作品之一。选择这首乐曲代表德国,不仅展现了巴洛克音乐的辉煌,同时也展示了西方古典音乐的精华,体现了高水平的音乐艺术和历史传统。
澳洲原住民歌曲“星晨”及“邪恶鸟”,则体现了原住民与自然界之间的深刻联系。《星晨》(Morning Star)和《邪恶鸟》(Devil Bird)是具有代表性的传统乐曲,使用澳大利亚原住民传统乐器迪吉里杜管(Didgeridoo)演奏,能够展现当地独特的土著文化。
而中国歌曲《流水》,由古琴演奏。古琴是一种有着数千年历史的中国传统弦乐器,被视为中华文化的象征之一。在古代,古琴更是文人墨客们自修和修身养性的工具,象征着文人雅士追求的高尚情怀和深邃见解,所以古琴乐曲往往包含哲学思辨和自然主义的理念,是中国音乐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古琴音乐的创建和传承反映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它代表了中国音乐中的优雅和深沉,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古典美。
在唱片中,除了音乐,余下还有以模拟信号收录的115幅图像,还有地球上自然界的各种声音,包括风声、雷声、鸟鸣、鲸鱼的声音等;以及人类社会的声音,如心跳、笑声、婴儿的哭声和多达55种语言的问候,其中包含4种中文的方言,闽南语、粤语、吴语、普通话。[3] 有趣的是,这其中还有一段摩斯密码,写入了一句令人鼓舞的话:ad astra per aspera。拉丁语的意思为“通往星空之路困难丛生”。
那么,现在这个唱片到了宇宙的哪里了呢?
装载着金色唱片的旅行者探测器,现在已经永远离开了太阳系。1990年,飞船在即将离开冥王星轨道时,收到了美国宇航局的指令,命令它转动相机,对准地球,在广阔的太空中,拍下了最后一张地球的照片。地球的大小已经像一个像素点一般。
和把音乐送上太空同样浪漫的事是什么?
把音乐送上太空是一件颇为浪漫的事。同样浪漫的事也许是——把宇宙的声音变成音乐,送给地球。
1992年,NASA发布了5卷音乐集合Symphonies of The Planets(行星交响曲),专辑中的声音是由旅行者探测器1号和2号在太阳系中收集的电磁波转制而成的。[4]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4
“旅行者号”录制专辑的信号来源:
1. 受到太阳风影响的行星磁球层,释放带电荷的离子微粒在可听频率内(20 - 20000Hz)的振动;
2. 行星磁球层本身;
3. 行星与其大气层内表面之间的被困无线电波的振动;
4. 宇宙空间的电磁场噪声;
5. 行星和其卫星以及太阳风之间的带电粒子的相互作用。
“旅行者号”已经永远地离开了太阳系,令人无限遐想的是,它向宇宙带去了人类的声音,也为我们留下了星际间美妙的呢喃。
【参考资料】
[1] https://taskandpurpose.com/culture/jingle-bells-thomas-stafford-wally-schirra/
[2] https://music.163.com/#/playlist?id=88290779
[3] https://goldenrecord.org/
[4] https://music.163.com/#/playlist?id=88290779
作者:乌穹科普作者
审核:单文杰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研究员
视频由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出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 星空计划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