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日本人认为是一种鲇鱼的翻身造成了地震,印度人认为是地下的大象发怒引发了地震,古代中国人则把地震归因于抽象的“阴阳失调”……当然这些只不过是对于地震的想象,我们应该对地震科学地加以认识。尽管技术能帮助专家测量地震强度和频震区,但地震仍有很多谜团。
11.但速度较慢的横波,震动方向与能量传播方向垂直,通过介质的形态变化而实现,又称作剪切波,只在固体中传播,速度较慢。
12.面波是地震波的一种,主要在地表传播,能量最大,波速约为3.8千米/秒,比体波移动慢,往往最后被记录到。如果地震非常强烈,面波可能在震后围绕地球运行数日。实际上这些波会造成最大伤害。
13.虽然大家都知道地震波,但科学也无法解释地震光(EQL)。地震光是指地震时人们用肉眼观察到的天空发光的现象。地震光出现的时间大多与地震重叠,但有时也会在震前几小时和震后短时间内被看到。有带状光、闪光、柱状光、片状光等出现形式,颜色也是多种多样的。地震光目击事件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四世纪。
14.对于地震光至今没有一种大家都接受的科学解释,主要的解释是加利福尼亚大学物理学家弗里德曼·弗罗因德的想法:在地震前形成的巨大压力导致火成岩暂时成为“P形”半导体,它们包含能传导电荷的“空穴”,由于挤压过程导致岩石中“过氧族”物质的电离,一些电荷将会达到岩石表面,这些电荷的聚集,产生了奇怪的发光现象。
15.大地震主要发生在断层构造板块相遇的地方,因为它们在地球的表面移动。按地震的成因可分数种,但最主要的是构造地震——即地壳运动(构造运动)造成岩石变形超出了岩石的承受能量形成振动。全球每年约发生500万次地震,不过人们能够感觉到的只有不到1万次,而能够造成灾害的仅有100次左右。
16.实际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其他几种地震。一种是火山地震,是由于火山强烈爆发而引起的地震;另一种叫陷落地震,这种地震来源于地下的空洞坍塌而引起的地面震动。还有一种是由于人类进行巨大爆破作业而引发的地震,叫人工地震。这几种地震的强度、影响范围和破坏性,都远远比不上构造地震。
17.震级是指地震的大小。是以地震仪测定的每次地震活动释放的能量多少来确定的。中国目前使用的震级标准,是国际上通用的里氏分级表,共分9个等级,在实际测量中,震级则是根据地震仪对地震波所作的记录计算出来的。地震愈大,震级的数字也愈大,震级每差一级,通过地震被释放的能量约差32倍。
18.衡量地震的标准除了震级之外,还有烈度。烈度是地面及建筑物受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我国把地震烈度分为12个等级。汶川地震测到的最大烈度达11级。一般而言,离震中越近,产生的破坏越大,烈度就越高;距离震中越远,地震产生的破坏越小,烈度也就越低。
19.地球上的高震级地震呈上升趋势。从1977年到1999年,全球没有经历过8.5级或更高的地震事件。然而,2004年以来,我们已经有6次8.5级或更高级别的地震。
20.美国地质调查局预测:加州未来30年内发生8级强震概率翻倍。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纽波特-英格伍德断裂带比我们想象中更危险,未来30年爆发大地震的风险从4.7%左右提高到7.0%。纽波特-英格伍德断裂带爆发地震的原因在于地壳氦泄漏,目前科学家在洛杉矶盆地断层带发现了更深的断层,可导致地壳氦泄漏,因此一旦发生大地震,后果将非常严重。
来源: 云南省科协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