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出不穷的诈骗手段常常使人眼花缭乱,想要在互联网时代保护好自己的“小金库”不被坏人骗走,需要掌握充足的反诈知识,快来检测一下下面二十道题目你能否都答对吧!

一、判断题:

  1. 陌生电话里自称公检法人员,要求转账到安全账户,这肯定是诈骗行为。

  2. 网上认识的人带你投资稳赚不赔,这种情况一定是诈骗。

  3. 收到中奖短信,让先交手续费再领奖,是诈骗行为。

  4. 陌生二维码可以随便扫,不会有风险。

  5. 客服主动打电话说产品质量有问题要退款并索要银行卡密码,是诈骗行为。

  6. 公检法会通过电话办案。

  7. 不明链接点击后可能导致被诈骗。

  8. 刷单可以轻松赚钱不是诈骗行为。

  9. 自称熟人通过网络借钱不需要核实身份。

  10. 下载不明来源的APP不会有风险。

二、问答题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自哪一天起施行?

12.常见的诈骗手段有哪些?

  1. 什么是反诈成功的关键?

  2. 如果遇到疑似诈骗的情况,应该怎么做?

  3. 当接到陌生电话或短信要求转账汇款应该如何处理?

  4. 手机上不明来源的链接可以直接点击吗?

  5. 网上购物时,是否需要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怎样进行有效保护?

  6. 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是否有必要,为什么?

  7. 可以通过哪些渠道了解反诈知识?

  8. 如果有反诈宣传活动,需要积极参与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

1.答:对;

2.答:对;

3.答:对;

4.答:错;

5.答:对;

6.答:错;

7.答:对;

8.答:错;

9.答:错;

10.答:对;

11.答:自2022年12月1日起施行;

12.答:电话诈骗、网络购物诈骗、投资理财诈骗、虚假中奖信息、贷款诈骗、虚假兼职等;

13.答:增强防范意识,学习识别诈骗手段,保护个人信息,验证信息真实性,谨慎处理财务事宜,使用安全软件,增强宣传教育;

14.答:保持冷静,不轻信,不透露个人信息,也不进行汇款转账,核实并记录相关信息,及时报警,另外注意提醒身边人多加防范;

15.答:保持警惕,不透露个人信息,不立即行动,先核实信息,不随意点链接和转账汇款,记录关键信息,联系银行核实后报警;

16.答:不可以,可能会有病毒或者涉及诈骗;

17.答:需要。使用可靠的网站,设立安全系数高的密码,谨慎填写信息,使用安全的支付方式,不随意点击可疑的链接,使用防欺诈工具;

18.答:有必要。国家反诈APP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可以提供实时的诈骗信息预警,提供安全检测功能,也包含了丰富的诈骗知识,非常实用;

19.答:可以借助政府官方网站、新闻媒体、互联网平台、手机应用、社区宣传以及由公安机关、社区或企事业单位组织的反诈知识讲座和研讨会等学习反诈知识。除此之外,还可以加入反诈志愿者团体,与亲朋好友以及社会公众进行经验分享,通过实际行动学习并传播反诈知识。

20.答:需要。通过此类活动可以有效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提升社会责任感,增强法律意识,宣传正能量,构建和谐安全的社会环境。

来源: 青岛市青年科学家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