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云形成的原理

地面上的水吸热变成水蒸气,上升到天空蒸汽层上层。由于蒸汽层上层温度低,水蒸气体积缩小比重增大,蒸汽下降。

由于蒸汽层下面温度高,下降过程中吸热,再度上升遇冷,再下降,如此反复气体体积逐渐缩小,最后集中在蒸汽层底层。在底层形成低温区,水蒸气向低温区集中,这就形成云。

热空气会向上升,随着高度的升高温度会下降,因此水蒸气会凝结成小水滴,进而想再上升就比较难了。在这一温度下,气相与液相会达到平衡,也就是说不会凝结出特别大的水滴来。

一团水蒸气我们看不到,然而,液态的水就可以,固态的冰也可以,这是怎么回事呢?不管哪一态,水不是都是透明无色的吗?那我怎么能看到云?莫非是我开了天眼?【挠头

02.云为什么是白色?

光线一进一出小水滴或微小冰块,就会偏折一个大角度。差别在于,水蒸气的“折射率”和空气接近,但水的折射率就比空气高很多倍了,冰的折射率也大于空气。

白云之所以白,就是阳光被大量液态水滴和固态的冰晶狂乱的反弹(散射)导致的。

菌菌:一不小心还解释了云是白色的原理,怪我过分优秀~

03云为什么不下落?

云是冰晶和液滴的混合物,因为尺寸很小,表面积与体积之比较大,空气对它阻力与重量相比几乎相当。因此,很小的气流扰动就能带动这些冰晶和液滴。从而使得云不容易落下。此外,云所受到的阻力远大于其自身的重力。而人的情况则相反,阻力跟它的受力面积有关。

下面,我们以云中的小水滴为例来具体分析其下落过程。小水滴下落时会受到周围空气的阻力,其所受到的阻力可以近似用斯托克斯定理来描述:η是周围介质的粘滞系数,R是雨滴的半径,v是雨滴下落的速度。当f=μg后小水滴将匀速运动。

由于μ很小,因此小水滴下落运动的速度很慢,地面上的我们几乎看不到它在下落。

对于雨滴来说,由于雨滴的雷诺数(Re=)>1,此时雨滴不再适用斯托克斯定律:

对于云来说,由斯托克斯定律以及浮力公式得(假设此时斯托克斯定律符合小水滴下落时重力等于阻力的情况)

相较而言,组成雨的小水滴的速度比组成云的小水滴的速度大得多,使得雨滴落到地面,这样就形成了雨。

因此不难想象,对于一个质量极小的水滴,在自由落体情况下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相对来说也比较小,此时微小的气流可以将整片云层托起,而不至于掉落。

供稿单位:西南大学科普空间站、重庆物理学会、北碚区科学技术协会

审核专家:张巧明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部分图片来源网络,非商业用途,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 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