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宝石,大家常想到的可能是那耀眼的光芒,但实际上,在未被加工前,宝石的原始晶体往往保留了各自独特的晶体特征。比如,钻石常呈现八面体的原始形态。这是因为钻石形成于地壳深部,通过岩浆上升到达地表。然而,在这个过程中,许多钻石会受到高温的侵蚀,能够保留完整晶体形态的钻石实属稀有。蓝宝石和祖母绿等宝石也有其独特的晶形,分别呈桶状和六方柱状,这些形态为鉴别宝石提供了可靠依据。

宝石色彩:微量元素的神奇调色板

宝石的多彩绚丽,尤其在颜色上的差异,往往成为初步鉴别的参考。例如,红宝石因其深红色而闻名,而红色的宝石家族中还有石榴石、尖晶石等多种成员。不同于红宝石的红,蓝宝石和碧玺的颜色则有丰富的变化。

其实,纯净的蓝宝石和碧玺本是无色的,它们之所以呈现多种颜色,是因为晶体中混入了微量元素。例如,黄色蓝宝石含有镍元素,而含锂和锰的碧玺通常会呈现玫红色。正是这些微量元素,构成了宝石多彩的色调。

宝石的硬度和密度

钻石的摩氏硬度为10,是自然界最坚硬的宝石,也因此在发现初期被用作切割工具。使用10倍放大镜观察,钻石和仿制的玻璃钻石在切工上存在显著区别:钻石切割面平整、棱角分明,而硬度仅为5~6的玻璃往往棱角较钝。钻石的坚硬程度使得它成为其他宝石加工时的“利器”。

宝石的密度也是裸石鉴定的重要依据。阿基米德通过测量水的浮力确定王冠的纯度,而宝石密度仪则运用同一原理来检测裸石的密度。此外,折射率、多色性、吸收光谱、荧光等特性也是鉴别宝石时的关键指标。通过这些科学手段,我们得以深入了解每一颗宝石的独特特质。

宝石的美丽和珍贵不只是外观的光彩,更蕴藏了复杂的地质和化学奥秘。这些独特的自然赐予,点缀着人类的生活,也让我们窥见地球内部丰富的物质世界。

文章由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出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视频由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出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 星空计划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