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
什么?悬在半空的寺庙?听着胆大包天,怎么不封个“齐天大寺”呢?你别说,它还真成了《黑神话:悟空》的取景地。
这座寺庙建在半山腰的峭壁上,建造时最高处距离山谷底部将近百米,即使泥沙淤积、抬高了谷底,现在也有六十多米高。最开始修建它的时候可是一千五百多年前,那会儿怎么做到的呢?今天就来揭秘。
1.“摸鱼”的立柱
开头俚语里所说的马尾,就是连接楼阁和岩石的几十根立柱。看起来好像是它们撑起了这座寺?别被骗了,有的柱子居然还会晃动呢!
其实有的木柱就是“摆设”,根本不怎么受力,据说那是为了让人看着安心才加的。有了寺底下那些碗口粗的木柱,是不是心里踏实了些?
2.“挑大梁”的悬臂
真正支撑起这座庙的,是它下面埋设的一根根横梁。这些梁有半米粗,一端嵌在山体的岩石中,另一端向外悬空,起到悬臂梁的作用,托起整个寺庙,让它“悬挂”在空中,不像地面的建筑一样完全依赖地基,而是靠力学原理和山体牢牢结合,确保建筑在风雨和地震中依然稳固。有些没有“摸鱼”的立柱,就抵着下面的岩石,支撑着这些横梁。悬臂梁的结构,现在已经被广泛运用在阳台、悬臂桥的建造中了,可在一千多年前拿来做地基还是相当惊艳的。
3.岩石托底,进得去出不来
可是,这些横梁怎么牢牢插在岩石里的呢?秘密在于横梁一端的楔子。
这些小木块提前打进了横梁的截面,插到凿好的石孔里以后,楔子压紧、撑开横梁,增加梁和岩石之间的摩擦力。就像现在我们使用的膨胀螺栓一样,让横梁稳稳卡在石壁里,而且不容易因为长年累月的受力而松动。没有不锈钢螺栓的时候,古人用木头也能解决问题,多亏了对力学的掌握和巧用。
4.专业防腐,不怕虫蛀(不怕蛀“崖”)
木头怕潮、怕虫,作为地基的横梁更怕被悄悄腐蚀。好在古人已经掌握了防腐技术。在木材表面抹上桐树种子里提取的桐油,就能形成一层防水的薄膜,防虫防潮。
5.古建也有“预制菜”
在半山腰,转个身都困难,何况修建寺庙,施工的空间少得可怜,更别说精雕细凿了。据研究,当时的工人们先在山脚下把所有的构件打造好,再一一搬运到山顶,最后用绳子往下吊着,放到半山腰,这时候只需要把部件拼好就可以了。艰难的条件,反倒让古人发挥才智巧思,用上了模块化施工的技术。。
这座悬着的寺庙,别说当时,现在看来都不可思议,是古代建筑技艺的见证。“高端的技术,往往只需要最朴素的材料”,用木头、绳索建造出的悬空寺,你说该不该封个“齐天大寺”的称号?所以,即使是年代久远的古建筑,也有满满的科技元素。
作者:希卡石板修复组
审核: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副教授 刘捷
出品:中国科协科普部
监制: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星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来源: 星空计划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