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外军发布了一则使用FPV无人机打击无人战车的新闻,人类战争首次出现了无人对无人的作战模式。智能化战争悄然而至,未来的士兵或许将不再是血肉之躯,而是被高科技武装的“钢铁侠”。
那么,这些“钢铁侠”是怎么“代替”人类驰骋疆场的呢?
高清摄像头、红外眼、雷达网构成了它们明亮的“眼睛”。无人装备化身“侦察先锋”,通过智能识别技术把战场看得更清楚。搭载的敏锐传感器直接获取战场数据,任何微弱的变动在它们的扫描下都无处遁形。
当发现目标时,“侦察先锋”要把目标信息立即上传。这就需要它们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巴”。无人装备的“嘴巴”是一个高效的信息传递网络,以指挥所为中心,陆、海、空、天各领域的无人平台作为节点,通过卫星通信实现态势信息的实时共享与传递。智能共享传递让钢铁侠的“嘴巴”说得更清楚,传得更迅速,使情报直达指挥中心。指挥员在收到指令后,可以即刻调整无人机航线,或使无人战车处在准备突袭状态,或让无人舰艇变换阵型,做好出击准备。
无人装备的“拳头”,必须是强大的火力打击体系。当敌人正在苦苦追寻我方踪迹时,无人机、无人战车已悄然出现在他们身边,携带小型炸弹或导弹,依靠精准的智能导航定位,精确打击敌方目标。处在后方的无人舰艇还能在海面封锁敌方航道。无人装备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火力打击体系,为敌人布下天罗地网,使目标插翅难飞。
“眼睛”感知、“嘴巴”传递、“拳头”出击,无人装备的设计可以说做到了环环相扣。而“钢铁侠”的全能其实与人工智能息息相关。军事科学家致力于将人工智能技术更多地运用在战场上,让无人装备的“大脑”更聪明,使其具备战时预判、自主学习能力,最终实现无人对无人的真正对抗。
回首20世纪60年代,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国外的无人装备频繁入侵我国领土。中国工程院院士赵煦决心研制我国自己的无人靶机,“长空一号”就是中国无人装备的起点。从“跟跑”到“领跑”,实现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中国梦”。
(作者孟茹 单位:信息工程大学)
来源: 科普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