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牛,你会想到什么?耕牛?牛奶?牛油?还是斗牛?又或许,是牛肉?想必大家能轻而易举地想到很多与牛有关的事物。毕竟,牛与人的关系由来已久,早已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社会。

话说,牛身躯庞大、体格健壮、脾气倔强,人类究竟是怎样驯服它们的?

人类驯化野牛大约是在10000年前。完成这项壮举的是亚洲人,他们使用了一种非常有技术含量且沿用至今的方法——诱拐。

想象一下当时的场景:一群猎人在牛群周围游荡,不捕杀,不惊吓,等到小牛掉队,就一拥而上,把它带回居住地,关进围栏里喂养起来。就这样,缓慢的驯化过程开始了。这些小牛逐渐适应了与人同居的生活,在围栏里繁衍后代,养牛业就这样开始了。

最初,人类养牛主要是为了吃肉。后来,有些地方的人发现,用牛耕地远比用马耕地更高效,于是,耕牛被禁止宰杀。

提供动物蛋白,帮助人类耕种田地、发展农业,牛对人类社会的贡献其实远不止于此。牛还提供了一样对人类生活习惯影响深远的产品——牛奶。

早在6000年前,人类就开始喝牛奶了。可以说,牛奶是古巴比伦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古巴比伦人不仅喝牛奶,还制作黄油和干酪。在他们口中,肥沃的土地都“流淌着牛奶与蜂蜜”。

时间再晚一些,到了大航海时代,牛奶以及牛奶制品,成了船员的主要营养来源之一。旅途漫长,船上的饮品会陆续变质,为此,许多船员会选择带着奶牛一起航行,奶牛也就此被带到世界各地。

当然,牛奶真正成为全球性的日常饮品,也就一百多年。

19世纪末,科学家巴斯德发现,微生物是导致食品变质的元凶,如果将食品快速加热至68~70℃,保持30分钟,然后再急速冷却到4~5℃,就可以在保留食品风味的同时,杀死食品里的大多数微生物。

感谢巴斯德,牛奶变得更容易保存,也终于有了进一步广泛传播的可能,成了人们的日常饮品。有趣的是,今天常见的方形牛奶盒是1950年后才发明的。

如今,很多人从婴儿时期起就喝牛奶。据统计,2022年,全球牛奶产量高达5.44亿吨,而羊奶产量仅为0.3亿吨。奶牛,这些10000年前被拐来的那些小牛的后代,已经成了全人类的哺育者。

作者:毛茸茸的星球

审核: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研究员 黄乘明

出品:中国科协科普部

监制: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星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来源: 星空计划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