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学,常被认为是一个冷门学科,确切地说,它是基础学科的一个分支。在很多人看来,基础学科有时被调侃为“无用的科学”。然而,徐星院士指出,人类整个科学体系正是从这种“无用科学”的探索中产生出了那些“有用的知识”。这些可以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直接进步的知识,实际上都源自基础学科的从 0 到 1 的突破。因此,古生物学者们内心坦然,深知自己的使命和研究的价值所在。

对于公众而言,他们需要更形象的认知和解释古生物学对社会的作用。古生物学揭示了生命的演化,《进化论》作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知识来源之一,对人文知识的推动和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徐星院士相信,古生物学在未来仍将继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另一方面,古生物学是认知过去地球变化规律的科学。通过新的研究范式、方法和数据,学者们试图理解生物的演化和环境变迁之间的关系。如今,全球变化、温室气体效应以及对人类生存未来的挑战,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要深刻理解生物和环境的联系,比如温室气体对生物的影响,就必须研究历史时期的生物演化规律。古生物学研究无疑将为我们预知未来提供帮助。

古生物学研究有着明显的特点,需要进行野外工作,且常常在无人区,如沙漠戈壁地区。那里气候干燥炎热,没有舒适的条件,野外工作常常持续数月。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和工作并非易事,还可能出现“沙漠综合症”等精神问题,以及交通上的翻车等事故。然而,徐星院士回忆起与老师一辈人在戈壁沙漠上,坐在沙地上,拿着干瘪的馒头,却有着灿烂的笑容的情景。在艰苦的环境中,古生物学和地质学学者们依然能找到乐趣,这也是这个冷门小学科能够坚持下来的原因之一。

要成为一个好的科学家,除了掌握具体的专业知识外,个人品质、性格和能力的构建也非常重要。培养良好的逻辑思维至关重要。在现代科技研究中,团队合作至关重要,不善于沟通的人在科学团队中可能会遇到困难。这些都是成为一个好的科学家所需要的品质。而且,即便未来不选择科学作为事业,这些素质品质对从事其他职业也大有裨益。

古生物学,这个看似冷门的学科,却在探索生命奥秘、理解地球变化、预知未来以及培养人才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让我们跟随徐星院士的脚步,一同走进古生物学的精彩世界,领略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作者:人民政协网
出品:中国科协科普部
监制: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星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来源: 星空计划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