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换药室里传来撕心裂肺的叫声,路过复诊的病人却早已见怪不怪。毕竟,这个小黑屋里都是自己曾经万念俱灰的经历。如果让当事人用一句话来形容得了这个病什么感觉,他会说:“你们拉的是屎,我排的是‘图钉’”。是的,这种光回想就让人毛骨悚然到跪下求饶的痛,就是“痔”。

#1

何为痔

痔是直肠下端的肛垫出现了病理性肥大、移位以及肛周皮下静脉血管丛迂曲、扩张所形成的组织团。换句话说,就是肛门附近出现的一坨出血包块,可以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

图源:Pixabay

#2

痔因说

痔疮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主流的有肛垫下移和静脉曲张两种学说。

1肛垫下移

痔原本是肛管部位正常的解剖结构,即由静脉、平滑肌和结缔组织组成的环形海绵样血管垫,具有闭合肛管、辅助排便作用。奈何年久失修、“糖衣炮弹”防不胜防,导致正常肛垫支持组织肌不能在排便后将肛垫缩回肛管,加上紧缩的括约肌阻碍血液回流。最后,组织下移、肥大、充血,沦为人们谈之生厌的痔疮。验证了那一句“以前陪我看月亮的时候,叫人家小垫垫!现在新人胜旧人,叫人家大痔疮!”

2静脉曲张

现代生理解剖证实人的直肠静脉和它的分支管壁薄、无静脉瓣、位置浅、缺乏周围组织支持,在地球引力作用下,静脉血液容易在盆腔最低位置的直肠处发生血液淤积,进而诱发肛门黏膜的静脉丛发生曲张、增生,形成静脉团,即痔。

#3

哪些人容易得痔?

说起痔,大家印象中,就是“十男九痔、十女十痔”,饮食辛辣容易得痔,怀孕容易得痔……那究竟真相如何?

年龄大

根据肛垫下移学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平滑肌以及结缔组织功能衰退,肛门垫再难重振雄风,容易松软、下移,进一步出现充血肥大。虽然现在年少得“痔”现象风靡,却无法撼动中老年群体得此病的第一把交椅。

图源:Pixabay

长期保持同一动作:久坐、久站、久蹲坑

中医有言:“气血下坠冲突为痔,不能久坐,又不能久行,立久则愈其坠矣”。长时间维持同一动作,会影响直肠静脉血管回流,局部的肿胀容易破坏该结构,最终增加痔的发生几率。而得“痔”少年,落得今日田地,携手机在厕所久蹲可能是罪魁祸首。

慢性疾患:腹泻、便秘、肛周炎、心衰

长期腹泻、便秘,一方面使直肠下段及盆腔压力增加,血液循环不畅,引起静脉充血,另一方面也会局部刺激、挤压、破坏直肠及肛门的正常结构,诱发或加重痔的产生及症状。心衰、肿瘤等疾病同样会影响直肠静脉血液回流,增加血液淤滞的风险,提高痔的发生概率。

其他

低纤维、喝水少的不良饮食习惯;抬重物及劳累等因素。

#4

得了痔怎么办

痔疮易引起便血、疼痛、瘙痒、感染、脱垂等不适,困扰着无数有“痔”之士。即便是身强力壮的大汉,面对它,也可能被折磨得哭天抢地。那得了痔疮怎么办?无症状的痔疮,不需要治疗;有症状的痔疮,以保守治疗消除、减轻症状为主。保守治疗包括口服药物、局部护理以及生活优化三个方面。

口服药物:如伴有便秘,可遵医嘱口服乳果糖等通便药物以改善大便质地。如痔疮红肿明显,可适当辅助地奥司明等药物促进循环,消肿。如合并感染,可口服青霉素类、头孢类消炎药物。

外用药物:肛门外用药物旨在止痒、止痛、消肿以缓解症状。可以通过利多卡因凝胶局部涂抹止痛,艾洛松等激素药物使用止痒,以及一些中成药消肿等。但具体评估和使用,都要结合线下医生的判断来选择。

调整生活习惯:生活习惯的调整包括饮食和作息。

然而,内痔III、IV度、II度内痔伴出血严重者、急性血栓性外痔、嵌顿性痔无法自行还纳、坏死性痔、混合痔、影响生活质量、且长期保守治疗无效,可以通过手术解决。痔的手术方式多种多样,尤其是PPH手术(痔上黏膜环切术),通过环形切除直肠粘膜的方式,促使脱肛肛垫顺利回纳入肛管内,恢复正常肛管解剖结构。伤口小、疼痛轻、预后恢复快、治疗安全性高。但不论采用何种术式,术后仍存在着一定的复发率。进一步提高手术技巧和精细操作,做好术后管理是提高疗效和降低术后复发的关键。

#5

对于有痔之士的生活建议

饮食建议:多喝水、多吃富含纤维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注意饮食卫生,避免不洁或生冷食物,少吃辛辣。虽然辛辣并非痔疮发生的元凶,但它可能加重痔疮的症状。

排便建议:保持良好的排便习惯,预防便秘或腹泻。主要做到纠正频繁入厕,增加腹压强行排便或在厕所玩手机久蹲不起等不良习惯。

护理建议:保持肛周清洁,建议用温度适中的清水冲洗肛周或坐浴,预防炎性疾患产生的同时促进肛门周围血液循环。

治疗建议:医生指导下合理诊疗,不要乱涂抹草药和注射药物。读到这儿,你算了算自己的入厕时间,迅速起身,按下冲厕的阀门,果断起身离去。只留下门内贴着的痔疮小广告迎风飘扬,等待揭榜的有“痔”之士!

供稿单位:重庆科技馆

作者:魏仪,重庆医科大学博士,全国十佳科普使者。

审核专家:黄河、李春黎、陈涛、徐晓萍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部分图片来源网络,非商业用途,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 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