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海杰 华北理工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副教授

审核:阎升光 华北理工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教授

野生蘑菇因其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富含蛋白质、多糖、β-胡萝卜素及铁、锌和硒等矿物质,以及烹饪手段多样而深受人们的喜爱。但是,要知道有一些野生蘑菇是有毒的,蘑菇形态千差万别,对于非专业人士,无法从外观、形态、颜色等方面区分有毒蘑菇与可食用蘑菇,没有一个简单的标准能够将有毒蘑菇和可食用蘑菇区分开来。

下面是辨别蘑菇的五大误区。

误区一:颜色鲜艳的蘑菇才有毒,颜色浅淡的蘑菇没毒。真相:仅靠颜色辨别蘑菇是否有毒并不可取。因为野生蘑菇如牛肝菌、红菇属、鸡油菌中的很多种类颜色都很鲜艳,却是很美味的食用菌;一袭白衣的致命鹅膏看起来普通,却有剧毒。

误区二:虫子吃过的蘑菇没有毒。真相:人和昆虫的生理特征差别很大,同一种蘑菇很可能是“彼之蜜糖、我之砒霜”,例如,成熟的致命鹅膏常常被虫啃食。

误区三:毒蘑菇外貌复杂,有鳞片、黏液、菌托和菌环。真相:很多毒蘑菇并没有独特的形态特征,颜色也很朴素,误食会导致溶血症状,严重时可能因器官衰竭致死。

误区四:高温烹煮、油炸、晒干可去毒。真相:许多毒蘑菇毒素的化学结构相当稳定,一般的烹饪方法或晒干加工都不能把毒素去掉。

误区五:长在阴暗、潮湿或家畜粪便上的蘑菇有毒,长在松树下等清洁地方的蘑菇无毒。真相:蘑菇的有毒与否与生长环境没有关系,如美味口蘑生长在草原的羊粪上,而剧毒的致命鹅膏多生长在相对清洁的林地上。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