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老年生活,守望银龄人生。为深入实施“银龄科普”行动,构建“线下为主、线上补充、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银龄科普宣传体系,提升老年人科学素养和数字技能,更好地帮助老年人适应信息社会的变化,泉州市科协联合泉州开放大学、泉州广播电视台推出《老年生活馆》栏目。

管一管专坑老人的“养生骗局”

据媒体报道,网上有人打着中医的幌子卖课圈钱。而事实上,那些自称“神医传人”、“国医名师”的讲师,根本没有培训资质。

就此,新华网发文指出:养生保健“坑老”骗局其实并不新鲜。坑骗的一大“诀窍”是,渲染和利用老年人的健康焦虑。

随着年纪渐长,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出现退化,往往容易产生健康焦虑。设局者抓住并放大这种心理,以“睡不好,吃不香是气血不足”“现在买课总比以后进医院便宜”等话术拿捏老年人,达到骗取钱财的目的。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成为“指尖一族”,“养生骗局”也向线上转移。骗子利用不同网络平台引流、诱导、销售,花招更多,手段更隐蔽,监管难度更大。老年人面对各类广告推送、难辨真伪的“忽悠话术”,极易“入局”。

评论认为,针对专坑老人的“养生骗局”,必须持续加大打击力度,对那些以治病为幌子,行虚假宣传、欺诈误导之实的不法机构和个人,要露头就打,严肃查处;应构建多部门间的信息化和网络化执法监督系统,综合运用大数据监测等手段,进一步加强保健品监管。

今年1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中,就满足老年人健康需求,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措施,如鼓励研发适合老年人咀嚼吞咽和营养要求的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配方食品;推广应用智能护理机器人、家庭服务机器人、智能防走失终端等智能设备。

也许,我们向老人更近一点,老人就能离“养生骗局”更远一些。

补冬有讲究,中医提醒:湿热、痰湿体质者不可随意进补

俗话说“补冬不如补霜降”,霜降之后,进补一定要掌握诀窍,既不可温热大补也不宜寒凉伤胃。

补冬有讲究!哪些体质人群不可随意进补?

泉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这让本该凉爽干燥的秋季也温和湿润。中医认为,此时的人体仍是外燥内湿的状态,如果用传统的四物番鸭汤、当归胡椒羊肉汤等进补,易导致体内痰湿堆积,还有可能诱发或加重肥胖,升高血压、血糖、血脂,出现疲倦乏力、头晕、身体沉重、腹痛腹泻等。

中医提醒,在泉州,霜降后应少吃花椒、干姜、红参、辣椒、煎炸食品等辛热之品,可适当补充滋阴润燥、养肺柔肝的食物,如梨、百合、甘蔗、银耳、萝卜、银杏等。进补应根据不同体质调整。湿热、痰湿体质者在进补的同时,应加上白萝卜、陈皮、五指毛桃等健脾除痰湿之品。

在中医理论中,肝有“将军之官”之称,对气机疏泄、血液贮藏具有重要作用,“百病由肝始”。古人说“霜始降,则百工休”,人体也如同自然界一样,容易缺乏水(血)液滋养。霜降后,人体的气血精气顺应秋收冬藏的生理特性,大部分回到脏腑,四肢末梢及毛发得不到气血充分滋养。很多人出现脱发、皮肤干燥、视物昏花、失眠、心烦易怒……这些都是肝血不足的表现。

起居方面:早晚温差逐步变大,外出注意防寒。不要熬夜,避免耗伤肝血。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每晚热水泡脚20分钟,并揉按脚底中心的“地筋”,可养肝护肝、促进肝脏代谢。

情志调理:秋季之末,易肝气郁结,导致情绪低落、失眠头晕、胸胁胀满、腹胀腹痛、倦怠乏力、心烦气躁,口干咽干等症状。此时应学会顺应自然,调节心情,保持情绪舒畅。

来源: 福建省泉州市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