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九个节气。立者,始也;冬者,终也,立冬意味着冬季开始,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立冬一日,水冷三分,杭城近日最低温度已降至个位数,让人总想喝点热热的饮品,此时温暖甘润的红茶便成为很多人的首选。
但也有人认为红茶的“温暖”仅仅是茶汤的红色所带来的心理作用,实际上真的是这样吗?
红茶的诞生,是意外?
茶源自中国,盛行世界。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绿茶是绝对的主流。大约在明末清初,红茶的制法才逐渐被人们发掘,继而传播开来。关于红茶的诞生目前仍是传说:明末时局动荡,福建武夷山桐木关是外地入闽的咽喉要道之一。相传有一年的采茶季,一队士兵入闽经过桐木关,占据了茶场,茶农们来不及处理采下的茶青便纷纷外出躲避。直到第二天士兵们离开,茶农回家发现茶青已经发酵变红,不舍得浪费只能揉搓整理后用当地马尾松加速烘干。原本以为只能贱卖的茶,没想到深受市场欢迎,这种茶便是世界最早的红茶——正山小种,这种意外得来的制法便被保留下来不断完善,造就了世界饮用范围最广的茶——红茶。
红茶的制作,以发酵为重
不同地区、品种的红茶制作工艺略有区别,但大致都可以分为四个步骤:
萎凋:鲜叶采摘下来之后先摊放萎凋,让叶片失水变柔软,积累香气的同时便于后续揉捻;
揉捻:萎凋好之后通过人工或机器揉搓茶叶,将茶汁揉出,增添滋味方便发酵,并整理成想要的形状;
发酵:发酵机控温控湿,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进行酶促氧化反应,叶片逐渐变红,苦涩褪去后的滋味变得柔和;
干燥:将发酵好的茶叶以不同温度分次烘干,进一步巩固提升香气,并使含水量降至标准范围内,以便长期存放。
在红茶的制作工艺中,发酵是关键环节,发酵的成功与否往往能直接决定红茶品质的好坏,红茶看起来十分温暖的“红汤红叶”品质特征也基本通过发酵来完成。
红茶的温暖,不止于视觉
有说法认为,人们对红茶“温暖”属性的认知来源于视觉上外形、汤色的“红”以及热水冲泡的口感,事实上不止于此。红茶的“温”指的不是体感温度的冷热,而是中医体系中的“寒、凉、温、平、热”五性中的温性。中医养生讲究“四季饮食辨五性”,茶亦是如此。
通过对比不难发现,茶叶的五性主要因发酵程度的不同而产生差异,发酵程度越高的茶,性质往往更偏向温、平。六大茶类中,红茶属于全发酵茶,发酵程度在80%到90%之间。较高的发酵度让红茶在褪去苦涩滋味的同时也使茶性变得温和,发酵产生的茶黄素、茶红素等可促进胃肠蠕动,有助于消化。
人们尤其是脾胃虚弱的人饮用红茶之后感觉胃部温暖,比饮用不发酵茶更加舒服的原因,除了外形汤色的“红”带来的感官影响外,最主要的还是在于其核心工艺——发酵所带来茶性与内含物质的变化。
来源: 潮新闻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