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地球上的一众生物而言,飞行技能,宛如神迹。从昆虫到翼龙,从鸟类到蝙蝠,飞行能力的每一次起源,都宛若一颗耀眼的明星,永恒地闪耀在生物演化的浩瀚长河中。

由于飞行能力的存在,昆虫几乎适应了地球上所有的生态系统。而热带雨林,是它们最为繁盛的区域之一。它们从清晨到黄昏,从凌晨到黎明,时刻飞舞,从未停歇。

这只清新鹿蛾静静地趴在树叶背面。与大部分蛾类昆虫不同,鹿蛾是日行性昆虫,常在白天活动。鹿蛾的后翅很小,体型笨拙,飞行能力很弱。但它们腹部的斑纹却成功拟态了胡蜂的体色,强者体色的庇护使得它们在危机四伏的雨林中拥有了一席生存之地。

仿佛感受到危险来临,一只菱蜡蝉在草茎上蓄势待发。蜡蝉类昆虫起飞速度很快,一般肉眼难以察觉。不同于别的昆虫飞行需要展开翅膀,振翅起飞,弹跳行为加快了蜡蝉起飞的效率。当受到惊扰时,它们会立即停止取食,并收紧后足。此时,后足之间的齿轮状结构快速绷紧并蓄力。当危险进一步靠近,它们会快速释放紧绷的后足,使身体快速弹射而出。在与危险拉开一段距离后,再展开翅膀,快速逃离。

夜幕下的雨林逐渐喧嚣。雨林的夜,是蛾类的世界。当你在夜晚的雨林中点上一盏灯,不多时,大量的蛾类就会飞扑而来。据说,它们会在没有月光的夜晚,将灯光当做导航。这群蛾子中,大尾大蚕蛾最为引人注目。它们拖着修长的后翅,翼展超过十五厘米。别看因为这些尾突,它们的飞行变得摇摇晃晃,当大尾大蚕蛾受到鸟类攻击时,修长的尾突常成为鸟类的攻击目标,而它们自身则得以脱险。

黑夜、飞行、昆虫,这三个要素杂糅在一起,你会发现有一类昆虫逐渐浮现在脑海中,那就是萤火虫。旱季渐去,雨季伊始,热带雨林迎来了一年中萤火虫最为繁盛的季节。在西双版纳的雨林里,多种萤火虫生活在这里,而边褐端黑萤是其中的主力军。它们喜欢生活在潮湿的溪谷中,每当夜幕降临,这些小型的甲虫腹部末端就会点起一盏荧火,伴随着它们在夜空飞舞飘摇,荧光点点,异性同类会因此而来,开启一场浪漫的约会。

昆虫作为地球上最先掌握了飞行能力的生物,正是由于这一强大的能力,它们繁盛在了地球上的任意角落。或觅食,或求偶,或迁移,或躲避,飞行能力贯穿了昆虫的一生。希望这些可爱的生灵能永远自由的飞翔。

作者:热带虫迹

审核:中科院动物所 研究员 黄乘明

出品:中国科协科普部

监制: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星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来源: 星空计划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