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秋冬季节的到来,儿科病房里腹泻的孩子逐渐增多,虽然诺如病毒是主要原因,但细菌性腹泻也不少,尤其是非伤寒沙门氏菌,它是食物中毒的头号杀手,一旦感染了非伤寒沙门菌,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一、首先我们先了解什么是非伤寒沙门氏菌?非伤寒沙门菌是指除伤寒杆菌和副伤寒杆菌以外的沙门菌。非伤寒沙门菌在人群中广泛散在分布,5岁以下儿童容易感染,1885年Salmon和 Smith首次发现猪霍乱沙门菌,沙门菌为革兰阴性短小杆菌,无荚膜,多数细菌有鞭毛和菌毛,有动力,它们对外界抵抗力很强。非伤寒沙门菌的人类致病血清型主要有肠炎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婴儿沙门菌、海德尔堡沙门菌、德尔卑沙门菌、阿拉贡沙门菌及都柏林沙门菌等。·
二、非伤寒沙门氏菌感染后有什么表现?
感染非伤寒沙门菌后,一般会有肠炎和肠道外侵袭性感染的表现,1.肠炎型:是非伤寒沙门菌感染的主要类型。一般潜伏期4~72 小时,90%以上的患者出现腹泻,呈稀水样便或稀糊样大便,可伴黏液,甚至血便,同时常伴发热及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腹痛、头痛、肌痛等症状。大多非伤寒沙门菌性肠炎是一个自限性过程,腹泻持续时间通常为1周左右,部分会成为慢性腹泻,如果出现严重脱水或肾衰竭及其他并发症时可导致死亡,特别是在小于6个月及有免疫缺陷的儿童。2菌血症型:非伤寒沙门菌感染的菌血症的发生率为2.4%~11.4%,常继发于肠道感染,通常为一过性菌血症,大多为良性过程,可无特异性临床表现,但易并发严重的肠道外感染。3其他肠外感染:非伤寒沙门菌还可导致颅内感染、骨髓炎、尿路感染、肺炎等肠道外的局部病灶。非伤寒沙门菌脑膜炎几乎只发生于1岁以下儿童,特别在6个月以内,或有免疫缺陷的儿童。·
三、感染了非伤寒沙门菌如何治疗?
1补液治疗及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轻中度脱水可口服补液盐,重度脱水及不能耐受口服补液盐的中度脱水患儿可选择静脉补液治疗。2急性感染性腹泻病期间,口服或静脉补液开始后应尽早给予适宜饮食,不推荐高糖、高脂和高粗纤维食物。母乳喂养者继续母乳喂养,伴有乳糖不耐受时可选择低乳糖或无乳糖配方,尽可能保证热量供给。3粘膜保护剂及微生态制剂:蒙脱石散有助于减少腹泻次数和量,益生菌可酌情选用4.抗感染治疗:抗生素耐药率逐年升高,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更是儿童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抗生素的选择是目前的难题。1)耐药情况:非伤寒沙门菌的抗生素耐药率逐年上升,随着多重耐药菌的出现,氨苄西林、磺胺甲噁唑、阿莫西林等已经普遍耐药,目前常用抗生素有阿奇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三代头孢及喹诺酮类抗生素,虽然三代头孢及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率仍较低,但有上升趋势。2)抗生素使用指征:一般性肠炎患者一般不建议使用抗生素。如有以下情况建议使用抗生素:怀疑或确诊有肠道外侵袭性感染、有免疫缺陷、慢性基础疾病、年龄小于3个月、早产儿或病情严重的肠炎患儿均建议经验性使用抗生素治疗。·
四、什么情况下容易感染沙门菌?
1患者自身因素:免疫力发育不全、低胃酸状态及近期使用抗生素或抑酸剂都容易导致感染。2行为环境因素:儿童食用或接触污染物尤其容易中招,如进食生鸡蛋或含有生鸡蛋的食品,接触爬行动物,外出旅游,接触腹泻儿童,坐在有生肉或家禽的购物车里,食用液体婴幼儿配方食品都是易感途径,而母乳喂养可以减少感染。3社会经济因素:非伤寒沙门菌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均有发生,发展中国家的患病率更高,而且菌血症或脑膜炎等肠道外侵袭性感染发生率也较高。
五、·如何预防沙门菌感染?
1预防:非伤寒沙门氏菌是可预防的,主要措施包括:1)培养良好的卫生饮食习惯,食物尤其肉类、禽类、蛋类和海产品应彻底煮熟,在食品的加工过程中,应生熟食分开,食物煮熟后应尽快食用,不食用变质或者被污染的食物。接触食物前后、处理生熟食物之间、餐前便后,应清洁双手,还要定期清洗、消毒厨房用具,尤其是接触过生食的区域。
2)积极防治营养不良:
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避免偏食和挑食,保证适量的蛋白质和蔬菜,如有基础疾病要积极防治,鼓励孩子多参与户外活动,增强免疫力。
2环境管理:主要是患者、接触者及其直接接触环境的管理。感染发病后应及时到医疗机构治疗,发现非伤寒沙门菌肠炎时,应及时隔离、治疗病人,对污染的环境进行消毒。
参考文献:
1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八版))
2儿童非伤寒沙门菌感染临床特征及抗生素治疗进展(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0,35(11)
3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病诊疗常规(2020年版)
来源: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八版)及相关诊疗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