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
上海网络辟谣发布
十大涉老谣言榜↓↓↓
当父母开始频繁接触互联网后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种烦恼
爸妈总是在社交媒体上转发这些
看起来就很离谱的谣言
这些伪科学和谣言内容虽然“一眼假”
却很容易就能俘获家里老人的信任
有时候还会被隐藏在其中的营销套路所欺骗
成为某些不怀好意的营销机构的收割对象
为什么老年人更容易被网络谣言、骗局危害
又该如何应对呢?
今天咱们就来详细聊聊
为什么老年人对谣言抵抗力更低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的灵活性等认知能力有所衰退,导致他们在处理复杂信息、快速筛选无用信息时更加吃力,此时大脑就会更倾向于相信简单直白的信息,而谣言通常以简化、夸大的形式呈现,使其更具吸引力。因此,面对那些看似科学但实际缺乏依据的健康谣言时,老年人可能难以迅速辨别真伪,不易察觉其中的漏洞,从而更容易相信。
有研究表明,老年人在面对不确定的情况下做决定时,比起年轻人更容易受到外界信息的影响,而非自身的认知判断。这意味着,当老年人阅读那些听起来权威又似乎有理的健康建议时,他们可能不会立即去怀疑,而是倾向于接受信息,导致他们更容易被谣言蒙蔽。
2.情感需求与“利他”思维占上风
还有研究表明,老年人在作出选择和决策的时候,更加关注情绪性和积极性的信息,也更重视和需要与亲友之间的情感联系。老年人在分享健康信息时,不仅是在理性上关心这些问题,同时也是一种表达关怀的方式,当他们认为某个信息有可能帮助到身边的亲人和朋友时,他们会出于关心,而迫切地想要去分享这些信息,根本顾不上对信息真实性的核实。这种“宁可信其有”的情感驱动,让伪健康信息在老年人群体中传播得更加迅速。
同时,我们也会发现,在老年人之间,分享健康信息似乎也是他们之间相互联系的一种重要方式,这些信息往往能在同辈群体中引发讨论,并建立起一种集体认同感。对老人来说,不仅转发给别人会带来满足感,而其他老人对此的点赞也会增强这种满足感,进一步推动了他们的转发行为。
3.信息来源更为单一
在如今的自媒体时代,发布信息的门槛几乎为零,这也就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各大平台信息来源鱼龙混杂,不仅让老年人更容易接触到未经验证的谣言,而且,当这些信息是转发自他们信任的亲戚、朋友时,他们很难对这些信息表示怀疑。
4.对“专家”盲目信任
老年人在信息获取和处理方式上也受到文化背景和代际差异的影响。相较于年轻人,老年人可能习惯于通过口耳相传或传统媒体获取信息,而对于社交媒体的信息传播特点缺乏足够的理解。有调查研究表明,有 76.3%的的老年人会信任互联网作为健康信息的来源,他们往往会将网络中的信息等同于早年传统媒体的权威性,认为这些信息也是可靠的。
而那些伪装成科学知识的谣言往往利用了老年人的这种文化背景特点,在标题和文章中加上“专家”或“研究”字样的信息,使其看起来更加权威和具有说服力,尽管这些所谓的“专家”言论并无科学依据,但由于老年人对此的盲目信任,使得他们很少去核实这些信息的来源,容易把这些谣言当成事实转发出去。
帮助老年人可以这么做
与长辈多聊聊网络信息
推荐权威可靠的信息渠道
年轻人先为信息把关
鼓励老人多分享生活经历
总而言之,谣言的泛滥其实是互联网快速发展是所带来的一种难以避免的副作用,尽管老年人可能更容易受到谣言的影响,但究其原因,也是因为他们在认知能力上有了一定的的变化,渴望更多的情感支持和联系,所以才导致他们不加甄别地转发各种自认为对别人“有益”的信息。
所以,我们或许不能杜绝所有的谣言,但通过参与到老年人的互联网生活中,为他们提供更多的陪伴、支持和引导,就能够有效地避免他们轻信网络谣言,减少上当受骗的风险。
来源: 福建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