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原产于安第斯山区和智利沿海山地,是当地印第安人的主要食物,16世纪才引入欧洲。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土豆都没有发挥食物的价值,反而被当作奇花异草,“法国王后把土豆花戴头上,作为一种时髦高贵的象征。”土豆成为人类的食物之后,还曾带来数百万人的灾难……

全世界都在种土豆

作为全球四大粮食作物之一,土豆生存周期较短,营养全面,堪称食物界的全能明星。从全世界而言,土豆几乎是世界上适应性最强的粮食作物,在世界几乎任何地方都适于种植,尤其适合那些偏僻、高寒、气候恶劣、干旱的地区。土豆是仅次于水稻和小麦的世界第三大粮食作物,世界上有10亿多人口食用土豆,全球总产量超过3亿吨。

产量高、易种植、周期短,是土豆的三大优点。土豆植株可高达100厘米,地下茎膨大,并在靠近土壤表面的地方形成几个块茎,数量可多达20个,大的可达300克以上。同时,土豆是第一种现代“方便食品”,能量高、营养全,易在小块土地上种植,价格低廉,烹调方便,无需昂贵的加工工序。相对于其他作物,播种和管理相对简单,并且生长周期较短,大概六七十天就可以完成,而谷物类通常需要100天以上。

同时,土豆还是营养全能,联合国粮农组织称它是“营养价值之王”“埋在地下的宝物”。

土豆,除了碳水化合物外,还含有大量蛋白质、矿物质和一般粮食作物所缺少的赖氨酸、色氨酸及丰富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其中维生素C是苹果的10倍,钾是香蕉的4倍。它是世界上唯一的全营养食物:兼具粮食、蔬菜、水果中的全部营养,它所缺乏的只是维生素A,这通过喝牛奶就可以补充。

明朝传入中国

土豆原产于南美洲的哥伦比亚、秘鲁和玻利维亚的安第斯山区。随着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土豆从原产地向世界各地传播,到18世纪中期,土豆已传播到世界大部分地区被种植。

土豆传入中国的时间,是明朝万历年间(公元1573-1619年),由外国传教士带入,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栽培历史。大约在16世纪中期,土豆从南北两条路线传入中国并广布于大部分地区。第一路:土豆可能由荷兰从海路引进京津和华北地区;第二路:土豆由荷兰人从东南亚引种到台湾后,传入闽粤沿海各省,在广东、福建一带,并向江浙一带传播,在这里土豆又被称为荷兰薯。

我国17和18世纪的文献中,以四川,陕西,湖北诸省方志中记述土豆为最多。四川,也是较早种土豆的省份之一。土豆的传播,和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状况关系密切,清朝建国后200多年间,人口几乎每年增加1亿,而人均耕地相对减少,粮食产量增长赶不上人口剧增的需求,迫使人们引种土豆。到光绪年间,陕南以种植土豆为主。而光绪十五年,即1989年间重修的《秦州直隶州新志》中,还记述着土豆供做军粮的例子。

清代吴其溶所著的《植物名实图考》中,提到“洋芋,黔、滇有之。绿茎青叶,疏密、叶大小、长圆形状不一,根多白须,下结圆实,压其根则根实繁如番薯,茎长则柔弱如蔓,盖即黄独也,疗饥救荒,贫民之储,秋时根肥连缀……”文中绘有洋芋的素描图,就是土豆,这是中国土豆栽培史上的第一张土豆形状素描图。

来源: 云南科协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